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黃土水百二誕辰 臺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

黃土水中山堂

2015-09-18|撰文者:王士源

百年前,台灣新美術運動最閃亮的巨星,雕塑家黃土水,揭開台灣近代雕塑的序曲。他是當時台籍留日青年,入選日本美術權威「帝展」的第一人,作品在自然寫實的風格裡,闡述對鄉土的情懷,大型浮雕《水牛群像》是他的經典,呈現台灣田園牧歌風情,2009年被指定為台灣國寶。

今年2015年,是黃土水120歲冥誕。台北中山堂為了紀念台灣近代雕塑先鋒,以「向大師致敬─臺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為名,展出11位台灣近代雕塑大家作品116件,展期至11月22日。

展出藝術家有日本學院訓練出身的黃土水、蒲添生、陳夏雨;戰爭期間自學而成的陳英傑、王永河;戰後自大陸來台的丘雲、闕明德、何明績,以及戰後在現代雕塑的開拓者楊英風、陳庭詩、李再鈐。

水牛群像 陪台北中山堂走過79個年頭

《水牛群像》原名《南國》,是黃土水創作生涯中最大件作品,以淺浮雕雕出五條水牛、三個小牧童,背後襯上幾株芭蕉樹,呈現當時台灣田園裡牧童與水牛間的真摯情感,以及悠閒平和的田園風情。

在黃土水創作《水牛群像》時,他也在工作室搭起牛棚,養頭水牛,仔細研究水牛的動勢。也因此《水牛群像》雖是淺浮雕,但它身上的肌肉線條,在幾個起伏間,便寫實地被勾勒出來。而在製作《水牛群像》前,黃土水也曾創作水牛的立體雕塑,這件立體雕塑《犢》,現也於展場展出中。

《水牛群像》原本預備參選「帝展」,但黃土水因為傾全心在創作上,延誤盲腸炎就醫時間,最後盲腸破裂引發腹膜炎,在作品完成之際,1930年12月21日辭世。1937年,黃土水遺孀廖秋桂捐出《水牛群像》,後來嵌在當時剛落成的台北公會堂展示,陪著台北公會堂更名為台北中山堂,展示了79年之久。

釋迦出山 苦思人間疾苦

此次「向大師致敬」也展出黃土水另一件傑作《釋迦出山》。《釋迦出山》是黃土水應萬華仕紳集資,花三年創作而成的木雕佛像。在創作期間,黃土水花大量時間蒐集文獻,研究天竺人的骨相、生活環境,以及釋迦悟道出山的情景與困頓。

黃土水的《釋迦出山》沒有傳統佛像的法相莊嚴,而是雙眉微蹙,屏息而思,苦思人間疾苦的神情。1927年,黃土水以櫻木雕成,安置於萬華龍山寺中。

不幸,1945年萬華受美軍空襲,木雕《釋迦出山》毀於戰火中。現存的《釋迦出山》則是從當時留存的石膏原作製模,翻鑄而成的青銅作品。現石膏原作收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土水中山堂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