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撰文者:劉怡均
女人是他的謬思,女人的身體則是他最愛的風景,野獸派畫家凡東榮(Kees van Dongen)的生活和創作都離不開女人。藝評家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說他的畫是「鴉片」使人上癮,如「龍涎香」會隨著時間變換香氣,且大膽描繪「色情」挑逗人的情慾。看過凡東榮作品《罌粟花》(The Corn Poppy)的人,很難忘記那名戴著鮮紅色貝蕾帽,有著長頸、小頭及漫畫人物的大眼睛,噘著小嘴,塗著當代最流行的大紅口紅,眼神不經意的飄向左方的女子。
這幅畫作凡東榮採用粗黑輪廓,用色大膽鮮豔,構圖介於通俗漫畫和精緻繪畫之間,融於世俗卻不流於俗濫,風格獨特。今天是凡東榮的生日,我們一起祝他生日快樂!
1877年出生在荷蘭鹿特丹的凡東榮,從小會在港口寫生,尤其喜愛描繪水手與妓女的生活。凡東榮早期的繪畫風格深受後期印象派影響,呈現較陰暗的色調。1899年時受到同儕鼓舞決定離開荷蘭,前往當時的藝術創作天堂─巴黎。
初到巴黎時,由於經濟壓力,凡東榮藉由畫法國諷刺週刊《L’ Assiette au Beurre》的插畫維生。凡東榮最著名的插畫主題是描繪妓女的生活環境和型態,在作品裡處處可見他對女性的細膩觀察和情懷。
凡東榮在巴黎認識了馬諦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潛移默化下,凡東榮的畫風逐漸轉變,開始使用更明亮的色彩。1905年,他和馬蒂斯等人一起參加秋季沙龍展(Salon d'Automne),在這個畫展上,他們的大膽用色和強烈對比風格被冠以「野獸派」(Les Fauves)的名號。
女兒多莉(Dolly)出生後,凡東榮便搬到蒙馬特,跟畢卡索一起住在破舊的洗衣船(Bateau Lavoir)工作室裡,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畢卡索相當疼愛凡東榮的女兒。這段時間,凡東榮描繪了大量妻子古絲(Guus Preitinger)、女兒多莉、和畢卡索情人奧莉弗(Fernande Olivier)的肖像。
凡東榮的肖像畫使用大色塊作為背景,放棄傳統遠近比例,單純以線條與色塊詮釋陰影面與物體面的強烈對比,特別喜歡使用綠色強調人物的肌膚陰影,著重在描繪形體與情感的表達,不以寫實為重點。
無法抗拒的美 凡東榮畫中的女體與情慾
「我們擁有情慾就跟我們擁有腦袋一樣美好。如果情慾其實無所不在,何必裝高尚呢?無恥才是真正的美德,我們總是對很多值得尊敬的事物缺乏尊重。」─凡東榮
凡東榮的女性肖像不乏裸體且充滿情慾,1913年秋季沙龍展認為凡東榮的作品「可恥且不道德」而撤畫。當時被撤換的畫作是《乞愛畫面》(Tableau),畫中女子是凡東榮的妻子,她以女王的姿態,毫不遮掩的展示自己美好的裸體,右下角則有一位屈膝的乞丐,有人說乞丐就是凡東榮自己,臣服於妻子的美麗。
畫中女子除了臉部有綠色陰影外,身體使用大色塊的明亮色彩,披肩也十分細緻繽紛。而乞丐外貌似猿不像人,顯得黑暗、齷齪,似乎暗示他性無能,但就算如此,他仍無法抗拒女子的美,依然乞求她的愛憐。
1917年起,凡東榮和與已婚的時尚總監賈思米(Jasmy Jacob)發展婚外情,賈思米的工作使凡東榮的繪畫事業進一步在巴黎時尚圈中發展,逐漸打響名號。凡東榮成為1920年代巴黎最受青睞的時尚肖像畫家,當時能請到凡東榮創作一幅肖像畫,是一種「時尚」的指標。在累積了一定財富和名氣後,奇.凡東榮的生活繞著上流社會打轉,他喜愛舉辦奢華的雞尾酒舞會,邀請電影明星、政商名流和藝術家狂歡,而收入來源以替社交名媛、電影明星等女性繪製肖像為主。凡東榮曾為法國知名女演員阿爾萊蒂(Arletty)、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等人創作多幅畫作。
為了迎合這些上流社會階層人們的品味,他的畫風轉雅致,用色趨明亮柔美。凡東榮會將他所描繪的女性理想化,高挑、苗條、長頸、小頭、大眼,就是他畫中女性的特色。他不諱言地說:「最重要的是盡可能使她們高挑、苗條,並且別忘了誇大她們的珠寶,她們會為之瘋狂!繪畫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謊言了……」
Kees van Dongen, (b) 1877.01.26 ~ (d) 1968.05.28
REFERENCE
【圖】Wikiart(The Corn Poppy)
【圖】Wikipedia( Kees van Dongen)
【圖】Wikipedia( Woman with Large Hat)
【圖】Wikipedia(La robe rose)
【圖】Wikipedia(Lucie and her Dance-Partner)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黑暗之光照亮希望
殘山剩水中的對話蒙太奇:人去樓空城已封,當代城市何以可居可遊?
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 在科技的時光隧道中體現美感
知名迷因「Nyan Cat」以 1500萬元競標成交 ! 加密藝術 (Crypto Art) 與 NFT 是數位藝術市場的新藍海還是新泡沫?
《奈良美智特展》加開高雄、臺南場 ! 7 月起移師高美館、南美館
超越《黑豹》的漫畫崛起!淺談黑人藝術運動與「非洲未來主義」
走出斜坡的未來潮!臺澳合作推出「亞太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伊誕與徐文瑞擔任首屆雙策展人
文化部「2021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公開徵選藝術新秀
坐忘順物,淺談謝其昌藝術的精神性
台灣藝術史的刻鑿 : 憶起-百歲誕辰藝術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