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撰文者:王士源、邱家琳 攝影/王士源 剪輯/王士源
思緒需要被沉澱,心情繁雜時要尋找出口。藝術家李紋華常常一個人騎車到台南安平漁光島海岸,在那待一整個下午,望著海邊走著走著,有時讓想法奔馳一下,也有時拋開一切,什麼都不想。
一個人到海邊走走,是李紋華創作時很重要的元素,他在海邊與自己相處,誠實地面對自己。獨處時,悲傷、快樂、憤怒、恐懼會像場風暴,在腦裡四處奔騰,李紋華畫的是獨處的情緒,也畫他與人相處的感受。
他在創作前,習慣先閱讀、寫點什麼。讀的書廣泛,他看最喜歡的藝術家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的相關書籍、也看文化評論家約翰‧柏格(John Berger)、散文、小說,什麼都看,喜歡就看;至於寫也隨意發揮,有時是生活趣事、一些芭樂話,有時則是生活的體悟。
有天在筆記本上,他自己觀察自己的創作習慣,寫著寫著就說,
「現在的工作室在舊市區裡,大家又不喜歡走大馬路,所以那些機車貨車啊,都老是喜歡走工作室前面這條小街。
「很吵的引擎聲,轟隆隆地呼嘯而過,有時候真的很大聲,都會蓋過交談的音量。搞得我們有時候必須停一句接一句地,等他們開過。
「所以有很大部分的時候是在晚上創作,那種當大家都睡著的深夜,才能夠靜下心,同時會出現很多的詞句,很多的想法,甚至和很多的回憶,去帶動那些情緒如果那時候沒有睡覺的話,我就可以很能夠恣意的去補捉那些東西。」
捕捉情感,繪畫情感,讓李紋華對人與對自己的情緒流動特別敏感。書寫是理性呈現思緒,而捕捉情感卻要十分感性。理性與感性的拉扯下,讓他的畫雖然捕捉情緒,但他的創作,卻十足地井然有序、裝飾性強烈。
在李紋華創作作品前,他對畫面會有初步的構圖框架,但下筆時便任由情緒左右筆尖,使筆尖在畫面上依著情緒作畫。像作品《And you know I've done too much》用黃、粉紅、藍、綠色等不規則狀、無意識的線條,在畫面中央繪製成一個大圓,底部則有個小雨滴與圓環,看起來畫面工工整整,但細看卻埋藏著藝術家無數想傾吐的情感。
李紋華說,自己在創作的時候,除了要認真、熟悉技法之外,還要對自己作品誠實,面對情感時必須要真誠,若失去真誠,作品就沒有力度和價值存在,那就是用作品在交際,作品只是交際花而已。世界一直在變,不管怎麼變,人還是要學會自己與自己獨處
REACTIONS
1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文跨界愛上藝廊舉行美國玻璃藝術家 Austin Stern 臺灣首檔展覽,詼諧幽默的作品擴充我們對情緒的想像
2023-07-10|撰文者:愛上藝廊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