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撰文者:劉怡均
「拉斐爾、魯本斯、林布蘭等人的繪畫,不過是無數『物體』的團塊。」─馬列維奇( Kazimir Malevich)
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俄國發生兩次革命,沙皇退位,共產黨掌權。革命成功代表建立理想社會的可能,這帶給俄國前衛主義者莫大的鼓舞。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於此時提出了顛覆傳統的宣言─「至上主義」(Suprematism),至今仍被視為現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革新之一。
至上主義即「感情至上」,馬列維奇要把藝術從再現(representation)的框架中解放出來。他認為自文藝復興以來,有產階級掌控繪畫有如「男人的領帶,女人的馬甲」,流於追求視覺現象,忽略了純粹情感的重要性。因此,他企圖以純幾何抽象繪畫運動,創造一種新的現實,開拓藝術的新面貌。
馬列維奇嘗試過多種畫風,深受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影響,對傳統繪畫進行反抗,畫面形象趨於幾何化,色彩鮮明且對比強烈。再加上受到俄羅斯傳統宗教符號啟發,馬列維奇使用方形、圓形、三角形和十字交叉等基本符號,以簡單明快的色彩組構一系列至上主義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1915年於「0.10:現代主義最終畫展」首次亮相的《黑色方塊》。畫中純白背景上,只有一個79.5平方公分大小的黑色正方形,馬列維奇將它放在東正教教堂內,當作新的聖像畫,讓《黑色方塊》成為至上主義的象徵。
當時的批評家和群眾認為這是藝術的死亡:「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如同在荒漠,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外什麼都沒有!」很多人試著去解讀這幅作品,有人說黑色方塊代表了日蝕,而白色背景是日蝕周遭的光環。但馬列維奇說黑色方塊代表「情感」,白底則表現「超越情感」的空間。
馬列維奇提出至上主義並非為了解讀藝術,而是想要創造出一個未知的世界,它始於虛無,全然抽象,超越色彩、物體、空間,旨在表達純粹的感受。1918年創作的《白色的白色》(White on White)徹底捨棄色彩,模糊了空間、物體等觀念,白底上的白方塊微弱到難以分辨的程度,對馬列維奇而言,這是至上主義的最高境界。
然而史達林上任後,開始提倡「社會主義式寫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要求藝術家歷史具體地去描寫現實,處處打壓俄國前衛藝術。這對馬列維奇是極大的打擊,但為求自保,馬列維奇只能回歸具象人物描繪。晚期作品雖有人物形象,但大部分沒有具體臉部特徵,如1932年完成的《複雜的預感》(Complicated Presentiment)。
馬列維奇的前衛改革對歐洲藝術造成深遠的影響,預示了達達主義等多種藝術運動時代的來臨。一直到現在,人們仍對他的作品充滿好奇,根據最新研究發現,《黑色方塊》其實「畫中有畫」,黑色方塊是覆蓋了另外兩幅畫作,白底上有馬列維奇的文字手稿,內容仍待查證。而2015年正好是《黑色方塊》一百周年。
Kazimir Malevich (b) 1878.02.23 ~ (d) 1935.05.15
REACTIONS
0
0
1
1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