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撰文者:李佩儒
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於1886年出生在奧地利,作品以肖像與風景畫為主。柯克西卡的畫風奔放,擅長描繪心理、性格和情緒,畫面多有旋轉與扭曲的線條、昏暗卻濃烈的色彩,就如同他的個性般暴躁、恣意妄為,當時的報社曾諷刺他為「最兇猛的野獸」。
柯克西卡激烈的性格,也反映在他對艾爾瑪‧馬勒的感情上。艾爾瑪˙馬勒是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的妻子,她一生感情豐富,和柯克西卡也曾發展出一段戀情,雖然這段戀情不長,卻對柯克西卡的作品有著深遠的影響。
1912年,柯克西卡與艾爾瑪‧馬勒相遇並相戀。《The Bride of the Wind》就是在描繪兩人一次前往拿波里的旅行,畫面裡,一對愛侶仰躺在暴風雨中的小船上,睜著眼的男子是柯克西卡自己,而沉睡在他懷中的是他的摯愛—艾爾瑪‧馬勒。儘管兩人甜蜜地抱在一起,但男子的眼神裡卻透露著不安,憂鬱的線條與色調也顯現柯克西卡對艾爾瑪‧馬勒的渴望,卻害怕失去的心情。
柯克西卡對艾爾瑪‧馬勒的愛十分強烈,他希望兩人可以結婚並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艾爾瑪‧馬勒卻決定將孩子拿掉,而這個決定也使兩人的感情出現裂痕。《Still Life with Putto and Rabbit》色調神秘、憂鬱,一隻貓坐在畫面的前端,像是被兔子深深吸引一般地回頭望向後面。左邊有個瑟縮在角落的男嬰,偎在枯樹旁象徵著他的死亡。而這幅畫被視為柯克西卡和艾爾瑪˙馬勒分手的前兆。
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柯克西卡在絕望之餘,決定到前線去打仗,艾爾瑪˙馬勒也不願在深陷於這段感情中,於是結束了三年多的感情,但柯克西卡對她的愛卻從未停止。1915年,柯克西卡在戰爭中受了重傷,離開戰場,同時得知艾爾瑪˙馬勒和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再婚,因此深受打擊。
柯克西卡聘請慕尼黑的女性人形師,製作一個和艾爾瑪‧馬勒等身的木製娃娃,來寄託他的愛與撫慰他受傷的心,《Woman in Blue》就是柯克西卡以娃娃作為模特兒所畫下來的。然而,柯克西卡發現,這粗陋的木製等身娃娃,根本無法讓他得到慰藉,因此在一場派對上,他憤而將這個娃娃毀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掌握了政權,將印象派、立體派等當時前衛的畫派視為「墮落藝術」(Degenerate Art),不惜沒收作品,並打擊這些藝術家,而柯克西卡甚至被視為「頹廢藝術家之最」,希特勒稱他為「藝術家裡的頭號國家公敵」。在納粹的壓迫下,柯克西卡逃離了奧地利,待在英國阿勒普。1946年,柯克西卡被列入英國公民,直到1976年才回歸奧地利公民的身分,但他晚年在瑞士度過餘生。柯克西卡的作品離不開他一生的摯愛,艾爾瑪‧馬勒激發了柯克西卡無限的靈感,而這靈感就像對她的情感一樣不斷延續著。柯克西卡曾在給艾爾瑪˙馬勒70歲生日時的信裡寫道:「在風的新娘裡,我們永遠結合在一起。」(We are united for eternity in my Bride of the Wind.)
Oskar Kokoschka,(b) 1886.03.01~(d) 1980-02.22
REFERENCE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Oskar Kokoschka)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The Tempest/Bride of the Wind)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Portrait of Alma Mahler)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