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9|撰文者:邱家琳
「我在自己的歷史裡找生命的解藥。」─萬迪拉塔那
1970年代,柬埔寨共產黨「赤柬」掌握國家政權,強制人民勞動與遷移,約有270萬人死亡。即使赤柬已經垮台,但受害者與其家屬至今仍飽受痛苦。今年,立方計劃空間邀請柬埔寨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參展,展示赤柬相關的影像與錄像作品,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展覽展至5月15日。
在萬迪拉塔那出生前,家人曾因赤柬政權而被迫遷移,姊姊也死於飢荒,但他的家人卻總是避重就輕、不太願意提及這段往事,彷彿姐姐不曾存在。他為了追溯姐姐的故事,拿著父親手繪的地圖,開始尋找姐姐的墓地,並拍攝了錄像作品《獨白》。
《獨白》記錄萬迪拉塔那尋找姊姊墳墓、在墓地哀悼的過程。當萬迪拉塔那發現墓地已經變成稻田,還種有兩棵高大的芒果樹,他感到相當震驚與不解,他說,農民為什麼會在墓地上種稻,明明赤柬才結束30年,發生過的一切還歷歷在目。
萬迪拉塔那也將尋找姐姐墳墓的經歷,用詩意的文字表達出來。在影片中,三名農夫正在撿拾地面的草木時,藝術家訴說了對姊姊的感情:「那段時間沒有靈魂、沒有愛、沒有苦痛、沒有呼吸、沒有死亡,甚至沒有夢想。」
「這是心理的疾病、歷史的疾病,唯有透過理解才能痊癒。」萬迪拉塔那表示,他挖掘自己內心感受,並寫成文字,是想知道這個創傷從何而來,以及為什麼他的家人不想去治療。
拍攝倖存者訪談 紀錄美軍轟炸歷史
除了赤柬政權外,在美國與越南交戰期間,柬埔寨人民遭到炸彈波及,傷亡慘重,約有100萬人過世,但柬埔寨很少談論這件事情,也很難找到相關文獻。萬迪拉塔那拍攝美軍轟炸柬埔寨留下的遺跡,並採訪當年的倖存者,試圖書寫這段歷史。
美軍過去炸毀柬埔寨的地方,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淤積為池塘,形成荒煙漫草的景像,戰爭與暴力的痕跡幾乎就要消失。在《炸彈池塘》中,倖存者雖然已經五六十歲,對爆炸的記憶仍印象鮮明深刻,但如果問他們是誰丟的炸彈,他們只知道是美國人,卻不曉得美軍為什麼要攻擊柬埔寨。
「我不知道這是柬埔寨的問題,還是美國的政治話術太強。」萬迪拉塔那表示,在柬埔寨經歷過戰爭的人,都不願意去面對痛苦,只有像他活在戰後世代的人,才會決定尋找答案。
針對《炸彈池塘》訪談過程,策展人許芳慈指出,受害者最痛苦的時刻不是事情發生當下,而是這個創傷復返,造成他們的夢靨。她認為,萬迪拉塔那透過訪談,讓這些人重新用自己的話來談過去發生的事,抒發、療癒過去的創傷。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國際聯展PART II—從「物」探索人們的集體記憶與情感
2023-07-06|撰文者:財團法人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立方計劃空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19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