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撰文者:邱家琳
不工作,就賺不了錢,來維持生活所需,但有些人卻因為工作過於忙碌,忽略生活的樂趣。德國藝術家艾治漢(Maria Eichhorn)為了探索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決定策劃一檔新展覽,要求奇森哈勒畫廊(Chisenhale Gallery)的員工放「有薪假」,到5月29日前都不得工作,但照常有薪水可拿。
20多年來,艾治漢關心藝術界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條件,在去年一場研討會上,她更進一步了解奇森哈勒畫廊員工的狀況。今年,她以「5週,25天,175小時」(5 weeks, 25 days, 175 hours)為題,從4月23日起,要求奇森哈勒畫廊14名員工不上班、不接電話與拒收電子郵件,盡可能地放鬆與休息。
對藝術家來說,這檔展覽是一份禮物,她把「時間」送給所有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重拾人生的樂趣。艾治漢說,她感興趣的是給予人們「時間」,讓生活不再建立於勞動與賺錢上,暫時中斷資本主義的思考邏輯。
「除了不替畫廊工作外,我沒有指派其他任務給奇森哈勒畫廊的員工。」艾治漢表示,這個機構與展覽並沒有真正關閉,而是移到了公共領域與社會。她也說明,展覽期間寄去畫廊的電郵都會被刪除,當畫廊員工開始上班,也不用處理未讀的信件與工作。
藝術家刪除電郵的做法,也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職場問題。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無時無刻都能上網、收發電子郵件,若下班後收到主管或客戶的訊息,可能在家繼續處理工作,生活似乎被工作綁住,失去了自由,也可能因為拒絕在家處理工作,引起焦慮與愧疚感。
除了刪除郵件外,艾治漢也規定奇森哈勒畫廊在展覽期間不能另外出租、不得有商業活動,也不能移交給其他非營利單位。由於大門深鎖,禁止人們入內參觀,若想了解這檔展覽只能自行上網閱讀資料。
而人們能自行上網了解展覽內容,也是藝術家要討論的現象之一。由於越來越多藝術品資料、展覽訊息、研討會資料被完整上傳到網路平台,人們可以自由觀看,不再需要畫廊工作人員導覽,藝術工作者的角色逐漸被取代,未來很可能面臨失業的問題。
REFERENCE
【Art Forum】Maria Eichhorn
【The Guardian】Nothing to see here: the artist giving gallery staff a month off work
【The Spectator】Chisenhale Gallery’s conceptual critique of neoliberalism is being funded by high finance
【Chisenhale Gallery】Maria Eichhorn
【Apollo Magazine】A London gallery has shut its doors in the name of art. Is that acceptabl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第三屆WHATZ藝博 以重生之姿分享藝術的多元性 實踐初衷與展望
從媒合到共創 2022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呈現的文化意圖與另造的美學途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深化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實驗 「2022-2024臺澳舞蹈創作交流計畫」獲選名單出爐!
2022-05-25|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連奈良美智也愛!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章柱基台北個展 「OH MY YOUNG GOD !」六月初開催
2022-05-25|撰文者: INVINCIBLE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