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撰文者:張軒銘
「我使用幾何符號,是因為它們代表最基本的結構,充滿變化和動態的無限可能。」─萊斯•佩雷拉( Irene. Rice Pereira )
2015年5月,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新館正式啟用,開幕當天館方展示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佩雷拉的代表作《Boat Composite》,讓人們有機會一睹「機械畫作」的風采。這幅畫描繪灰色的機械零件相互交疊,背景由暗藍色與淺棕色組成,整體色調暗沉,給人冷冽的感受。
佩雷拉藝術生涯起步晚,25歲才就讀紐約學生藝術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學生藝術聯盟提供藝術愛好者長期進修的機會,學生與老師不乏有名的藝術家,抽象表現主義大師Jan Matulka開設的現代藝術課程,深深影響了佩雷拉。
在Jan Matulka的啟發下,佩雷拉接觸到當時歐洲的主流藝術與設計思潮,包含立體主義、結構主義與當時主張建築、雕塑和繪畫合一的包浩斯風格。經過四年的學習,她累積了藝術創作的能量,前往歐洲與北非旅行創作,希望加強自己的繪畫技巧。
回到紐約後,佩雷拉成立設計實驗室,引入大量的包浩斯理念,她也教授學生繪畫、工業設計。教學相長間,包浩斯的工業色彩、設計法則也慢慢地融入佩雷拉的畫中。
1930年代初期,她的繪畫創作介於寫實與抽象之間,描繪大量的機械物件。到了後期,她的風格轉變為完全的抽象,畫面以純粹的線條和色塊為主,也開始積極嘗試鐳油漆,羊皮紙、塑料、葉子等媒材創作,試圖跳脫畫布的限制,發明夾層玻璃畫法。
作品風格自由不拘的佩雷拉,她的感情世界也同樣大方精彩,並影響了創作風格。她畢生有過三段婚姻,首任丈夫是一位藝術經銷商人,「佩雷拉」這個姓氏便是來自他。
第二段婚姻,佩雷拉嫁給了一位海軍建築師,畫中許多的船體、金屬零件就是受到他的影響,對她來說,藝術與工業的地位是相等的,沒有高低之分。而她第三任丈夫則是一位詩人,她也隨之出版詩集與藝評文章。
繪畫是佩雷拉一生最大的成就,她初試啼聲時,就曾在惠特尼美術館內舉行個展,後來也成為惠特尼美術館首位開辦個人回顧展的女性藝術家。1946年,她更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邀請,參與「十四個美國人」藝術特展。
Irene. Rice Pereira, (b) 1902.08.05~ (d) 1971.01.11
REFERENCE
【圖】Wikipedia(Irene. Rice Pereira)
【圖】Wikipedia(Boat Composite)
【圖】Wikipedia(Abstraction)
REACTIONS
0
1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