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1|撰文者:郭欣慈
「除了我的姓名和外表外,我的思維和處事方式更像一個美國人。」-國吉康雄(Yasuo Kuniyoshi)
在20世紀初,提到美國著名畫家,你或許會想到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或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提到在外地創作、享譽國際的日本畫家,腦中或許會浮現巴黎畫派的藤田嗣治。
在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師之外,同時期,有位日裔美國藝術家,其一生在美國的藝術成就,不比以上提及的藝術家遜色,甚至超越了他們,但在現代,卻鮮少人提及他的名字和作品。
穿梭於美國社會底層的日本青年
今天的壽星為日裔美國藝術家-國吉康雄(Yasuo Kuniyoshi),1889年出生於日本岡山市,此時的日本為明治時期。深受當時社會提倡學習西方文化、翻譯西方著作的影響,國吉在17歲時,帶著爸爸給的兩百元美金,遠赴美國學習英文,為了能在日本從事翻譯的工作。
國吉懷抱無限的想像和憧憬抵達了美國,但美國夢如泡沫般,因語言不通、旅費不足、美國的反日情緒等殘酷現實,轉眼間便消逝不見。他不得不去從事各種勞力工作,也因為如此貼近艱困的勞動環境,使他對社會的關注總是放在底層人民的生活之中。
幾個月的努力後,他在洛杉磯進入了公立中學,有位老師發現了國吉的繪畫天份,勸他往美術方面前進,於是他半工半讀,白天在飯店或果園裡打工,晚上在洛杉磯美術學校學習。三年後,國吉遷往紐約,進入了國家美術學院、獨立美術學校、藝術學生聯盟等地方學習,前後十年的時光,扎穩了繪畫技法的根基。
幻想創作到歐洲寫實主義的影響
於藝術學校畢業後的創作初期,國吉尚未能以繪畫謀生,一邊從事攝影工作,一邊利用閒暇之餘進行繪畫創作。早期作品經常以自己幻想和環境的觀察來作畫,像是《夢》和《偷水果的男孩》,獨特的用色和空間構思,帶點立體派和野獸派的色彩,讓他開始受到關注,漸漸在美國藝術圈嶄露頭角。
在某次畫家的聚會中,國吉認識了巴黎畫派的畫家巴斯金(Jules Pascin)。於歐洲創作的巴斯金,因一次世界大戰而來到了美國,與來自日本的國吉一樣,兩人同為流浪在外的的外國畫家。也因此,他對巴斯金畫作裡所呈現的孤獨和悲戚感有極大的共鳴,國吉的畫作更是深深受到巴斯金的影響,創作題材也逐漸以裸女和靜物為主。
當時世界的藝術中心位於歐洲,國吉曾兩次前往旅行,與巴斯金和其他歐洲畫家往來,對於法國畫家們直接描寫對象的手法,他感到非常震撼。從第一次前往歐洲取材巴黎馬戲團的作品《女力士與小孩》,到描繪女性身軀的《裸體》,國吉有了明顯的改變,開始嘗試直接描繪的寫實手法。第二次從歐洲返回美國時,他被紐約近代美術館入選為「十九位現存的美國畫家」之一,逐漸踏上成功之路。
就在此時,長達25年未回去家鄉的他,因父親重病而返回日本,並在日本新聞社的主辦下,在家鄉首次舉辦了油畫個展。長年未曾與日本美術圈往來的他,加上日本深受歐洲繪畫影響,較少關注美國藝術等因素,他富有美國現代風格的繪畫作品並不被重視,備受日本美術圈冷落。然而,在同一年,他卻在卡內基國際美展中獲得大獎,並擔任了藝術聯盟的教師。對他而言,美國的美術界才是他所擁有的一切。
跨越國籍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戰前,美國社會正處經濟大蕭條時代。國吉的畫作中時常有孤寂、憂慮的色彩,不僅是描繪社會底層的艱苦環境,更透露了國吉思念家鄉、美國和日本緊張關係下的焦慮內心。從他《我疲倦了》、《每日新聞》作品中,憂愁氛圍加上為生活苦惱的女性,能看到他對社會的持續關注和敏銳的觀察力。
不久後,日本與美國進入對立的戰爭狀態,對於在美國成長、成名的他而言,美國已是他的家,於是在二戰時選擇留在美國。1942年爆發了珍珠港事件,面對祖國的行為他感到十分痛心和悲憤。即使會被家鄉人民視為背叛國家,但基於反戰爭、秉持人道主義精神的國吉康雄,仍積極抗議日本的軍事侵略行動,且從事美國戰爭情報局(OWI)的工作,甚至利用海報、插畫和短波廣播,向祖國日本進行停戰抗議和勸告。
但在戰爭的情勢下,居住在美國的日本身份,還是為他帶來銀行凍結、美術機構拒絕收購作品等環境的壓迫,但這些困境從未動搖他在美國的藝術成就。
二戰後的藝術顛峰
戰爭前後幾年,國吉榮獲古根漢獎學金,並持續教導學生繪畫、擔任美國畫會會長、美術家會議的委員等重要職位,對當時美國畫家環境有很大的貢獻。備受美國藝術圈和學生喜愛的他,1948年在惠特尼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成為了首位在惠特尼舉辦回顧展的在世藝術家,更在第26屆威尼斯雙年展大獎中,被選為代表美國的四位畫家之一,奠定了他在美國藝術圈的地位和成就。
這位幾乎終生居住在美國的大畫家,礙於種種歷史因素,一生中並未取得美國公民的身份。國吉康雄在1953年逝世於紐約家中,享年63歲,逝世後第二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為他舉辦了大型回顧展,一圓他生前夢想在家鄉舉辦回顧展的心願,且讓家鄉的民眾進一步認識這位「生於日本的美國重要畫家」。
Yasuo Kuniyoshi,(b)1889.09.01~(d)1953.05.14
REACTIONS
2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0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7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