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5|撰文者:闕巧婷
適逢第10屆台北國際雙年展,這20年來,亞洲雙年展的地景樣貌又變得更加多元:轉化原生於西方美學的雙年展脈絡,自嚴肅的館舍與策展語言,轉向自身文化與美學語言的回探,亦出現諸如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等走出館舍的二/三年展新體裁。而作為全世界150多個地區雙年展的其中一個,如何讓自身與城市的會展氣氛自其脫穎而出,更是一個成熟的展覽系統也應思考的面向。
自搶佔亞洲藝術話語的轉向
處於疏通歐美亞三方的澳洲有著雪梨雙年展(1973)、以亞太中心自稱多年的台灣則有國美館舉辦的亞洲雙年展(2007)、位於東南亞樞紐的新加坡雙年展(2006)、作為東南亞沿海通往中國內陸的廣州於今年舉辦首屆亞洲雙年展(2016)暨第5屆廣州三年展(2016),以及作為往中東發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中國銀川雙年展(2016),其成立之初的策展主軸往往於其認定的地理位置相互呼應,並關注人物在空間中交織出的事件與美學。
例如雪梨雙年展早期,1979 「歐洲對談(European Dialogue)」、21世紀後,2006年的「接觸之域(Zones of Contact)」;第三屆新加坡雙年展(2010)的「開放參觀(Open House)」,以多元視角關注各種穿越邊界與流動;2014年的日本福岡三年展,則以「未來世界的全景—走入綻放的時代裡」為主題,分別以四個子題「全球主義遠⽅的角落」、「所謂共同性的幻想」、「⽇常中的消失點」、「印象的鍊⾦術」、「朝向美好世界」串連;到了2015年位於廣州的首屆亞洲雙年展「亞洲時間(Asia Time)」,則是自雙年展中營造「一個亞洲各自表述」的呈現。
雙年展已從尋求對外發聲—例如以亞洲為題名或者試圖定義區域藝術表顯的雙年展主題—重新照見自身。甚至更「接地氣」的變體,也成為了亞洲展覽系統的特色——例如,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同為二/三年展的系統,展覽邀集國內外藝術創作者,直接面對區域的土地與生活空間,創造與在地更為緊密的美學語彙。
雙年展的確變得更加的動態與有機,觸角已經突破館舍而蔓延到城市之中。
城市應調整自己成為雙年展發生的基地
本次台北雙年展在美術館的空間中有著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留白」,策展人柯琳・狄瑟涵重新演繹空間,讓更多表演與劇場能夠發生在以往被作品所主導的空間中。此外,雙年展亦提供「自製系譜」手冊,由受訪藝術家帶領民眾悠遊過往藝術家曾停留的藝術空間,以及探索配合雙年展期間一同開幕的平行展與會外展覽空間。
大型會展開幕所邀請的國內外媒體、策展人、收藏家與個藝術從業者同時匯流進城市中;而藉著近似聚集經濟的概念,各大小會外展、平行展、畫廊、替代空間或者藝博會將活動時間調整為相同的步調,便可以吸引無法憑一己之力所觸及到的觀展群體。例如2007年,北美館曾與上海雙年展及廣州三年展主辦單位達成共識,將台北雙年展調整同為9月舉辦,期與同間亞洲重要的雙年展同月舉辦,共享人流效益。
然而,當亞洲重要的會展都集中在相同的月份或鄰近的時間,勢必有城市在媒體上的即時露出以及聚集重要人物的拉力將退居二線。隨著中國在藝術市場扮演的角色越加吃重,將排擠同月或者鄰近月份其他城市的活動人潮。
以11月活動滿檔的上海為例,9號為西岸設計藝術博覽會開幕、10號為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博會迎賓,而11號則是上海雙年展的開幕,城市中的平行展勢必也相當熱鬧—那麼接續12號開幕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勢必要與城市同期的展覽活動有著更加緊密的連結,甚至與城市治理者形成一定默契,完善會展城市氛圍,以形成一定的拉力。
在亞洲的雙年展們都已經更加了解自身與自我定位的當下,實也不必再排斥讓整個城市為自己自信地大鳴大放。
近期亞洲雙年展時間
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 2016.09.01-2016.11.20 (Media City Seoul)
光州雙年展 2016.09.02-2016.11.06
台北雙年展 2016.09.10-2017.02.05
台灣美術雙年展(台中) 2016.09.10-2017.02.05
銀川雙年展 2016.09.10-2016.12.18
關渡雙年展 2016.09.30-2016.12.11
上海雙年展 2016.11.11-2017.03.12
新加坡雙年展 2016.10.28-2017.02.26
柯欽・莫里奇斯雙年展 2016.12.12-2017.03.29 (Kochi-Muziris Biennale,印度)
REFERENCE
朗誦/文件:台北雙年展, 1996-2014
雙年展基金會
日本視角的小亞洲 - 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
Inquiry: The Asian Biennial Boom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