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7|撰文者:林鈺芸
最近,大英博物館即將展出的一顆石頭來歷不小,因為它很有可能是最早的藝術品,同時是先於杜象(Marcel Duchamp)《噴泉》(Fountain)的現成物作品。
一位業餘考古學家威爾弗雷德.韋茨曼(Wilfred Eitzman)1925年在南非馬卡潘山谷(the Makapan Valley)挖掘到人類古老人種─非洲南方古猿化石的同時,找到了這顆擁有三張人面的圓石。韋茨把這塊圓石展示給人類學家雷蒙.達特(Raymond Dart),不過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74年的時候,達特才發現了它的重要性。
一顆圓石 三張面孔
這顆圓石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造型自然生成且是被人所發現的。這顆圓石由紅褐色的碧玉岩與石英脈組成,外表呈現球狀,大約是一個手掌的大小。經過精密研究,這顆圓石上的人臉並非人為雕塑,而是被河流長時間磨蝕自然形成的。
大英博物館館員(British Museum)約翰.吉布林(John Giblin)認為,若該非洲古猿因為這顆石頭「看起來很像人臉」而拾起,就代表了他們擁有初步的認知能力;能夠欣賞臉型圖案,則顯示了他們有一定的自我意識。
吉布林補充說明:「距今3百萬年前,一個住在南非的人類祖先偶然發現了一顆石頭,把它帶回了洞穴。這個賦予既存物特殊意義的動作,與當代藝術家經常使用的拾得物(Found Object)手法不謀而合;或許嚴格來說,這位古猿人才是最早開始運用拾得物概念的人」。
若把這顆圓石被定義為藝術,那麼藝術史可能要改寫了;人類藝術的起源將不再是「岩洞壁畫」,而是這顆「馬卡潘圓石」(The Makapan Pebble)。
馬卡潘圓石是藝術嗎?
事實上,針對「馬卡潘圓石是否為藝術?」的問題,大英博物館內部見解不一。原來的展覽名稱「南非:藝術3百萬年」(South Africa: Three Million Years of Art),後來會改成「南非:國家藝術」(South Africa: the Art of a Nation),就是因為還沒有人能夠定義馬卡潘圓石究竟是不是藝術。
澳洲史前史學家羅伯特.貝德納雷克(Robert Bednarik)認為,馬卡潘原石應歸類在史前藝術;原石收藏單位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Witwatersrand University)演化學研究所(Evolutionary Studies Institute)的策展人伯恩哈德.齊普費爾(Bernhard Zipfel)則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雖然馬卡潘圓石具有藝術特徵,但是不應該歸類在藝術的範疇。
馬卡潘圓石將於今年10月27日起展示到2017年2月26日,大英博物館也鼓勵遊客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REFERENCE
REACTIONS
0
1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