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平面作品脫穎而出 黨若洪小神仙系列奪臺北美術獎首獎

2016臺北美術獎

2016-12-25|撰文者:林鈺芸

臺北市立美術館23日舉行「2016臺北美術獎」開幕暨頒獎典禮,首獎由黨若洪獲得,優選獎得主是劉致宏、簡志峰、陳呈毓、陳依純、杜珮詩,入選分別是許喬彥、陳泓綸、王佩瑄、王鼎曄、莊培鑫、魏澤。本屆增設由觀眾票選出的人氣獎則由陳依純獲得。一起來探索這一屆臺北美術獎精彩作品!

1.黨若洪

黨若洪《尋源問道―小神仙》。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黨若洪《尋源問道―小神仙》。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黨若洪<小神仙>。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首獎黨若洪《尋源問道―小神仙》系列,描繪對宗教、民俗療法的探索。黨若洪表示,「我並非為了要做這個系列而觸碰宗教、神明,這些東西在這些創作過程中早就存在,後來因為個人因素,觸碰到明俗、神明想像這一塊,從作品中打撈出<女巫師(法師)的巡行>、<Angel Mother>、<神話―千里眼>、<小神仙>集結而成」,並期望觀者拋開脈絡欣賞畫作帶來的力度。
2.陳依純
陳依純〈你夢見電子羊了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依純〈你夢見電子羊了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次增設的人氣獎得主陳依純,錄像裝置〈你夢見電子羊了嗎?〉發想自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創作2020年之後人類滅絕,只剩下機器人的世界,陳依純延續書本未來式預言,期望觀者反思人類破壞環境、生態,發動戰爭所造成的後果。
陳依純〈完美製造—小甜甜〉。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錄像作品〈完美製造—小甜甜〉以數位音樂軟體Midi製造電玩遊戲的聲音,電路板作為機器人面容,描繪人類毀滅之後,大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人們心中所謂的美好樣貌。以家喻戶曉的卡通主角小甜甜做符號象徵,陳依純表示,「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小甜甜》是日本的卡通,可是為什麼這些主要的角色都是白人金髮?我們亞洲好像活在一種自卑的狀態下,覺得國外的臉孔是一個比較美好的符號」呈現人們義無反顧執著表象的荒謬。
3.劉致宏
劉致宏《索引三則》。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優選獎得主劉致宏《索引三則》系列創作以〈尋人啟事〉、〈藍色的刺痛的愛〉、〈十四行詩〉以三件獨立又互相關聯的作品組成。〈尋人啟事〉以類似系列攝影的呈現方式,講述那些從世界上消失的人事物。
劉致宏〈尋人啟事〉。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人們往往只能從貼出來的告示裡得知:這個人失蹤了、這個人可能有什麼特徵,但其實我們完全不認識這個人」,劉致宏說,「我在日本,在路上遇到同一個流浪漢,晚上可能會看到他在喝酒喝倒在路邊,白天就只剩下瓶子在那裡。你就會想像說,他可能是怎麼樣的人,遭遇到什麼樣的事,他的背景是什麼。」
這些圖片都取自藝術家在各地蒐集的尋人啟事影像,有的是人,有的物。作品捨棄掉了姓名、特徵、失蹤地點等線索,畫框中偌大的空白,圍繞著一張小小的、模糊到難以辨識的尋人圖片。揭示尋人線索之薄弱,漫長等待的厚度,找尋與被找尋間,已然停止的故事線,「他們如果還在,會在哪裡?我們又該怎麼辨識?」,為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劉致宏〈藍色的刺痛的愛〉。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品〈藍色的刺痛的愛〉大型捕蚊燈裝置重現一個無可自拔的毀滅現場─蚊子被燈光吸引靠近捕蚊燈,最後被消滅。「有時候靠近,有時候又疏遠」,劉致宏提取蚊子生物性的趨光本能,將捕蚊燈「吸引」、「死亡」、「消滅」、「灰燼」等意涵與浪漫作對照,凸顯愛情致命的吸引力。
劉致宏〈十四行詩〉。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致宏〈十四行詩〉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作品〈十四行詩〉以蚊子屍體排列出看似格律嚴謹的詩,仔細看,每個蚊子屍體訴說不同的肢體語言。劉致宏說,這件作品的發想與國外駐村經驗有關,「我們在國外用非母語乃至比手畫腳溝通時,總是會有一些落差」,以「蚊子」而非「文字」創作,幽默地重現身處異文化那些不可避免的溝通障礙,也讓觀者以自由開放的角度解讀這首詩的訊息。
4.簡志峰簡志峰《CHENG-TA (02)》。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優選獎得主簡志峰《CHENG-TA (02)》作品原型是一個高雄廢棄商場廢墟,把消費者視角從商品帶到商品擺設空間,探討人跟商品間的關係。藉由商品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帶領觀者反思,我們是不是被一個龐大的廣告機操弄、制約,喪失了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而人類在這樣的社會體系下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麼?
5.魏澤
魏澤《Négraille黑鬼》。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魏澤在法國生活期間,感受到身為一個外來者,如何被種族與性別的詮釋所覆蓋。這樣的經驗,促使她去挖掘這個詮釋系統背後的運作機制,如何強大到去改變一個人的形象包括認知跟定義。
入選作品《Négraille黑鬼》計畫,以法國20世紀初「國際殖民展」印製的明信片,呈現出當時帝國殖民者為了符合自己的殖民經濟政治利益,很大程度地虛構、誇大相對弱勢者的野蠻形象;並搭配黑人詩人塞澤爾(Aimé Fernand David Césaire)著作《返鄉筆記》中反抗殖民主義的諷刺詩,藉由二度詮釋扭轉權力者對相對弱勢者的詮釋。

2016臺北美術獎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