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7|撰文者:白庭瑋
在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的隔天1月21日,從美國華盛頓到各大城市:紐約、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甚至加拿大、英國、法國,數百萬計的群眾發起「女性大遊行」(Women’s March)示威活動。於華盛頓特區戴著粉紅色「貓帽」(pussyhats)的遊行民眾,從高處俯瞰就像一片粉紅的大海,人潮可比擬1960年代的反越戰遊行。
伴隨而生許多抗議標語,從諷刺川普,有關小手、性器官,到關懷少數族群、外界移民、醫保、環境的各式各樣,訴求卻不約而同——都是愛與尊重,以及抗議川普的上任。
這些標語包含「女權即人權」、「祖母被你惹毛了」、「我也可以當總統」、「我討厭擁擠但我更討厭川普」、「是愛,不是恨,使美國偉大」、「把手拿開」、「別被父權體制抓住」、「我的身體我做主」、「平權包含每一個人」、「我不是來自於男人的肋骨,但你來自於女人的子宮」、「保護新聞自由」等等。
遊行結束後,有不少自製標語、橫幅布條被群眾們整齊地放置於白宮大門、川普大樓前面。然而這些在抗議史上有重要意義的物件,是否難逃被丟棄的命運?
幸運的是,這些遊行藝術被許多文化機構收藏,而不是當成垃圾丟掉。現在世界各國的文化機構,包含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紐約歷史學會(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倫敦蓋特學院(the Bishopsgate Institute)、紐伯利圖書館(the Newberry Library in Chicago)等,都公開發表聲明,收集這些充滿創意的T-shirt、標語、橫幅布條。
致力於收集英國民主化歷程文物的倫敦蓋特學院史蒂夫.迪克斯(Stef Dickers)表示,「歷史不是在1945年就結束,歷史每天都在上演。我們要確保這個歷史上重要的一刻被記錄下來」。他們特別關注女性大遊行的原因是因為,女性大遊行跨越了單一政黨、單一議題、單一族群,有人為了川普上任走上街、有的則是為了女性主義或是LGBT權益而抗議,「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的故事」。
雖然尚未有進一步消息指出這些物品會在未來以展覽形式呈現,或者只是作為檔案收藏,但至少這些在將來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語,被好好地保存了下來。
REFERENCE
【fortune】Museums Are Collecting Women’s March Signs as Historical Artifacts
【nymag】Museums Across the World Are Collecting Women’s March Signs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