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2017臺南新藝獎:70藝術家10空間聯展 展現古都當代藝術活力

2017台南新藝獎

2017-04-14|撰文者:陳乃慈

臺南擁有許多古蹟與寺廟,經常給人古典的印象。今年的「臺南新藝獎」擴大展出,觀眾將發現,當代藝術在古都的發展也很蓬勃。
「臺南新藝獎」已邁入第五屆,今年除了十位得獎的藝術家以外,邀請60位與台南深具淵源的當代藝術家,在10處藝術空間舉辦聯展。參展者跨足前輩到新生代藝術家,呈現30多年來的藝術發展,展覽將在本月23日結束。
蔡尚孚《座伴》。圖/台南新藝獎提供。
觀眾體驗蔡尚孚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新藝獎得主蔡尚孚的作品於東門美術館展出,他偶然撿拾到人頭模型,希望她們能有被重新安置的機會,將人頭模型和座椅、衣架與鏡子等日常物品組合起來。觀眾坐上作品《座伴》後,兩旁人頭模型會開始旋轉,當長髮甩到臉上時,將聞到特殊香氣,模擬被可愛女孩甩髮的豔遇感。
官孟玄《The Zoo Animals系列》。圖/台南新藝獎提供。
另一位得主官孟玄的創作於絕對空間展出,《The Zoo Animals系列》描繪住在動物園裡的動物,在人造的柵欄、假山裡顯得孤單。人類一方面害怕蠻荒的環境;另一方面又對高度文明產生質疑,因而產生像動物園般,看似自然但完全是人造的空間。絕對空間展覽主題「新台南現象」,大部分參展藝術家都和臺南藝術大學有所關連。南藝大畢業校友也在台南成立藝術空間,舉辦實驗型展覽與講座活動,為臺南當代藝術注入新血。
林龍杰《羽萼蠷》。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龍杰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十件得獎作品涵蓋平面創作、裝置、錄像等形式,林龍杰常用的創作媒材是陶瓷,得獎作品《羽萼蠷》於臺南索卡藝術中心展出。「我沒有預設作品的最終形式,像疊積木的方式般,搭建出一個個結構,當時的思緒好像在放空一樣……」經過不斷複製,陶土最終成為動物般的雕塑。
何彥諺《六分之一的現實》。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么八二空間展出作品以年輕藝術家為主,展覽主題「做為世界的一員」探討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關聯。何彥諺的創作經常和科學的元素有關,《六分之一的現實》鋪設大面積水泥,創造充滿坑洞的地表,她將六零年代大師的動畫調慢兩倍,觀眾能透過望遠鏡看到鉛塊緩慢墜落的過程,彷彿是登上太空探索異世界的經驗。
水色藝術工坊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加力畫廊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走訪十間展場,彷彿是在收集臺南當代藝術發展的拼圖,像是水色藝術工坊展出中生代藝術家團體的創作,策展人林煌迪指出,「參展藝術家大多比較低調,但是透過彼此密切的活動,像是地下的潛流般,帶動一些變化。」;加力畫廊展出多件精彩的大型裝置與雕塑,也是不容錯過的一站。
完整展間名單如下:安平海關、索卡藝術中心、水色藝術工坊、加力畫廊、么八二空間、東門美術館、德鴻畫廊、甘樂阿舍美術館、木木藝術與絕對空間,展覽結束前還有多場活動,詳細資訊可至官網查詢:http://next-art.tainan.gov.tw/

2017台南新藝獎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