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撰文者:陳乃慈
北師美術館自2015年發起「作夢計畫17'」,鼓勵藝術創作者投遞計畫,進行具實驗性、跨領域的創作,入選作品在今年展出,目前館內進行的「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是「作夢計畫」的第二檔展覽,由戲劇創作者陳彥斌策劃,模擬部落裡的聚會所,邀請觀眾來美術館做客,與原住民身分的主人互動、交流文化。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進入二樓展間以前,觀眾會拿到一張紙條,寫上自我介紹,以及對原住民的印象。將寫好的紙條傳給工作人員後,將被帶到二樓的座席裡,加入原住民的社交現場,可能是對談、取用食物,也可能加入偶發的演出。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陳彥斌( Fangas Nayaw)是台東馬蘭阿美族人,畢業於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曾擔任擔任原舞者《Maataw浮島》導演,並跨界至舞蹈、影像圈發展。他表示,主流媒體經常形塑單一的原住民樣貌,貼上喜愛唱歌、跳舞與舉辦儀式的標籤,這種觀念也會侵入原住民社會,讓他們的想法改觀,轉而用嚴厲的方式看待、要求自己,他找來不同民族、職業的原住民朋友,透過交流讓觀眾認識原住民的多元面向。
「我們去除標語和說明牌,希望觀眾不是看完說明、認為自己已經了解原住民文化就回家了。假如觀眾問到文化的細節,我也會希望演出者以故事做說明,一個行為或是祭儀的背後都有演變和脈絡。」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參與演出的林源祥(Ansiyang‧Markakazuwan)是卑南族人,同時也是劇場工作者。他會詢問觀眾對原住民的印象、來到美術館的目的,並邀請觀眾探詢關於原住民的問題。許多人問他,原住民為什麼經常喝酒,他的回答是:「酒以前是祭祀時使用的,一年才釀造一次,是很神聖的物品。但是現在酒很容易取得,開始出現一些狀況,加上媒體大肆報導,讓一般人產生『原住民愛喝酒』的印象。酒對我們而言是和神靈、和人溝通的媒介,並不等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