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中正紀念堂 仿古、在古、現古:「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

中正紀念堂周錫珽仿古墨新水墨畫展水墨設色

2017-06-12|撰文者:王玉善

目前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辦由林慧貞策展的「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展期自6月2日至6月13日。周氏的水墨氣勢磅礡,同時兼具萬物自然景觀的生命律動,並在畫作細膩之處,展現了微妙的光影變化,而這所有的一切,其實來源有自。
周錫珽老師開幕合影。圖/ 策展人提供
「 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的展場空間,圖/ 策展人提供
周錫珽生於1958年,自十五歲那年,拜入啟蒙導師范伯洪門下,學習仿古畫。到了十九歲那年,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就讀,一方面有李奇茂、邵幼軒、歐豪年、蘇峯男、喻仲林等大師教導傳統水墨,另一方面也學習素描、色彩學、視覺藝術及西方藝術史等。因此,可見周氏的藝術底韻,是兼具東方與西方的繪畫技巧。
周錫珽,左:仿北宋郭熙雙柏圖,水墨設色、紙,1977;右:松泉漱石,水墨設色、紙,2014。圖/ 策展人提供
舉例而言,在《秋雲曉靄》中的山脈表現,類似於中國繪畫中常見的斧劈皴,但與古人之間的不同在於,周氏在技法上的表現,是以更為延展性的運筆,多層次的交疊在山岩之中,使得面與面之間的交融更為和諧,並能充分展現山脈的紋理,而在整體構圖方面,並非是傳統中常見的以單一主題貫穿整幅繪畫,而是以雲霧與山嵐相互對稱的方式表現。
《台灣高山景色》表現了周氏在用色上的特點,一方面既有西方繪畫中色彩鮮明的手法,用以造成觀者在視覺上的衝擊;另一方面,卻又在筆墨的層次韻染上,展現了中國繪畫的氛圍,原因在於其筆觸與色塊間交疊的細緻度,透過極具耐心的運筆,將顏色之間的量感,展露無遺。
周錫珽,左:秋雲曉靄,水墨設色、紙本,2012;右:台灣高山景色,水墨設色、紙本,2014。
周氏的水墨畫特點在於,其表達了一種視覺張力中的平和,透過各種不同筆法的運用,再搭配對稱之間的構圖,將前景、中景、遠景相互貫穿,並透過各母題間的相互聯繫,讓畫作產生律動感,因此當觀者在觀賞畫作之時,可以感受到自己身處在雲霧山林之中,實為集大成之作。而這所有的一切,依據周錫珽老師的說法,其曾於1996年前往緬甸,接觸了原始佛法、禪修,並因為修行的關係,更加地以心眼去觀察自然細微的變化,使自己可以掌握自然中更多的氛圍轉變,並將其融入畫作之中,充分的展現了畫作的生命感。
綜觀來看,周氏從早期各類的仿古畫作中去學習不同的技法,再逐步地將其展現至繪畫上,最後又依據其接觸到的各種不同經歷,將作品以更多元的表現形式創作而出,最終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而這樣的過程,正是所謂的藝術之於藝術,再之於藝術,從仿古到在古,至現古,形成各類古法結合下的創新意境。

中正紀念堂周錫珽仿古墨新水墨畫展水墨設色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