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撰文者:訪談人 詔藝
非池中:前面這些活動中,有沒有哪些對於國內攝影專業或是市場生態帶來什麼轉變的契機呢?
林:前述這些展覽的引進,對於當時攝影還停留在相機本身技術層次討論的台灣攝影圈,投下了很嚇人的震撼彈,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森山大道第一次來台灣的個展。
當時邀請森山大道過來的是1839當代藝廊的邱奕堅老師,在籌備此檔展覽之前,事前其實並沒有很樂觀還不少人嘲弄這個展覽的籌備,我們還討論過即使展覽賠錢也還是要引進的決心。
但想不到展覽當日,不但畫廊的空間人潮多到被擠到連呼吸都有點困難,外面排隊還在等著進來的人更是綿延好幾百公尺,連藝術家自己本人也非常意外,想不到在台灣竟然有這麼多他的粉絲!在2010年當時的盛況真的和日前一蘭拉麵在台北開幕的狀況沒有差太多!
非池中:攝影這個領域,先前一直在牆上作品類別中,除了幾位極少數的特定大名頭外,不是很受亞洲,特別是國內收藏家的青睞,相信在日本、韓國也是一樣。據我的了解,收藏人士大概都是因為都對於攝影作品的版數有疑慮,因此投入的熱情很有限。這一兩年來,以你的觀察,國內現在的攝影收藏市場發展如何?國外的又是如何?
林:就攝影部分我的觀察,這幾年來除了香港當地的藝術市場交易以外,國內和全亞洲其他地方的狀況差不了多少,甚至在日本韓國都比台灣更慘,這幾年來台灣典藏攝影作品的單件成交紀錄已從200萬台幣(Gregory Credson, 夏可喜畫廊)上升到700萬台幣(Thomas Ruff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一件!比起過去20年來有越來越好的趨勢。
Thomas Ruff。圖/林順傑提供。
首爾攝影博物館館藏 Thomas Ruff。圖/林順傑提供。
黛安.阿布絲(Diane Arbus)作品。圖/林順傑提供。
第一屆香港攝影書博覽會。圖/林順傑提供。
第一屆香港攝影書博覽會。圖/林順傑提供。
香港的話,因為在那邊西方人比較多,西方人比較有收藏攝影藝術的觀念,收藏者也比較不在乎投資性、版數的多寡,加上Art Basel的領頭造就高價位攝影作品的認同且市場活動頻繁,銷售方面的成績目前是亞洲最穩定的區域。
在香港太古舉辦的M+ 希克收藏展張洹作品。圖/林順傑提供。
經典攝影作品和當代攝影作品並存的Art Basel HK森村泰昌作品。圖/林順傑提供。
日本的話,它是攝影藝術輸出的文化強國,攝影在他們那邊已經是一種深植人心的文化,因此對於攝影藝術的要求相對來講要求高很多,一般程度的根本沒機會上檯面。
但收藏方面可能一方面來自當地的藝術收藏文化(一部份受到泡沫經濟之前過熱的市場活動影響),另一部份就是因為太多作品,供過於求很容易就比較出作品的優劣,造成當地市場不活絡。
因此國內市場不買單,不論是代理藝術家的藝廊、經紀人和年輕的創作者一有機會就全力往海外發展。韓國攝影市場則是沒什麼好講的,這幾年在亞洲都有比過去幾年加溫的趨勢。
首爾攝影博物館的 Magnum Photo Contact Sheets展覽。圖/林順傑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