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撰文者:陳乃慈
專求完美的藝術苦行僧
林清汶形容,謝貽娟就像「把一天當成兩天來用」的藝術苦行僧。她求學認真,以皇家藝術學院第一名畢業,博士班期間,曾至中國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也曾在大英博物館任職助理研究員,不只專注創作,於理論上也有深入的鑽研。
為了建構自己的創作理念,謝貽娟也曾學習老莊禪學、物理學、心理學…等理論,我們也能從展覽現場的手稿觀察到,謝貽娟曾研究現代藝術家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空間系列》、抽象藝術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點線面理論,對藝術史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回歸理論自身的發展。其執著與用心令人動容,可能也因此在藝術的道路上,耗盡了生命的元氣…
林清汶說:「謝貽娟曾說,一輩子只要把藍色作好就好了。」專一、追求完美,或許就是謝貽娟此生的寫照。「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Jo Hsieh 謝貽娟回顧展」將在本月31日截止,不妨走入畫廊,回溯謝貽娟的創作軌跡。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Jo Hsieh 謝貽娟紀念展
策展人│楊心一 博士
展覽地點│采泥藝術(台北市中山區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
展覽日期│2017-11-22 ~ 2017-12-31
REACTIONS
0
1
0
0
1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