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擊文化隔閡 蒙娜麗莎睽違半世紀可能離開羅浮宮
2018-03-05|撰文者:莊瑋容
自1974年以來,這幅世界上最著名的繪畫作品就沒有出過羅浮宮,如今暌違44年,蒙娜麗莎 (Mona Lisa) 可能準備收拾行囊,整裝離開羅浮宮。
Leonardo da Vinci, Mona Lisa (1503–1517)。圖/Wikimedia Commons。
因為法國文化部長弗朗索瓦斯.尼森 (Francoise Nyssen)上週四告訴廣播電台Europe 1,她正在「認真考慮」將蒙娜麗莎加入法國經典藝術品的巡迴展覽行列,並已經與羅浮宮館長討論過此事。
據《衛報》報導,法國政府的文化政策在弗朗索瓦斯.尼森主導下,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立場。儘管有損壞的風險和運輸無價藝術品的龐大成本,但弗朗索瓦斯.尼森不同意將法國的國寶保存在單一地方。反之,她主張分享法國的文化遺產。「我的首要任務是打擊文化隔閡,而大規模巡迴的計劃是實現這目標的主要方式」尼森說。
蒙娜麗莎在過去四十年裡一直「安土重遷」。這抹神秘的微笑在1911年被竊,兩年後在佛羅倫斯發現。上次借出是1974年在東京和莫斯科展出。在這之前,於1963年曾借給華盛頓及紐約展出,並在一次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移走保管。最近,法國官方拒絕達文西的故鄉—佛羅倫斯市借蒙娜麗莎的請求,可能是因為這喚起了當初畫被義大利人偷走的不好回憶。
目前尚不清楚蒙娜麗莎是否會離開法國。但是,羅浮宮朗斯分館的所在地法國北部朗斯市 (Lens)市長西爾萬.羅伯特 (Sylvain Robert)立即喊話邀請蒙娜麗莎先來羅浮宮自家人地盤坐坐!
羅浮宮朗斯分館(Le Louvre-Lens)。圖/photo by B@rberousse,flickr。
延續法國文化共享新政策的精神,法國總統馬克宏於一月中旬已經同意將近千年沒離開過法國的貝葉掛毯(Bayeux Tapestry)借展英國。這幅長62公尺、描繪諾曼征服英格蘭事件 (Norman conquest)的掛毯,據信是在1066年諾曼征服不久後在英格蘭製造的,但自從它被帶到法國以後就沒有再回來過。掛毯將於2022年所藏地整修時來到英國。
貝葉掛毯片段。圖/hs-augsburg.de。
REFERENCE
【the Guardian】Mona Lisa could hit the road on French tour, says culture minister
【art net】To Combat `Cultural Segregation,’ Mona Lisa May Leave the Louv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Half-Century
【The Telegraph】Mona Lisa`s smile may grace deprived areas of France on her `grand tour`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策展」概念規劃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打造成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立體書
「翰墨無邊—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 跨越國際,盛大展出世界各國名家作品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張徐展受邀參加澳洲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導演蔡明亮回顧展同場展出
以技藝傳記憶:「2024工藝之夢」巡展揭幕,看見匠心傳承與創新
2024高雄藝術博覽會熱鬧開展--新銳、大師藝作薈萃
光徘徊─黃敏俊以「光」為「彩」的藝術
關於「風景」的本質意義及其在當代中的重新審視,曙畫廊展出「迷失的風景——長谷川彩織台灣首個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為改善「最令人失望」的觀展體驗,羅浮宮計畫重新遷移〈蒙娜麗莎〉展出位置!
2024-04-2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6947
蒙娜麗莎離開防彈玻璃 羅浮宮將「拍賣」一個近距離接觸的名額
2020-12-03|撰文者:林侑澂8975
蒙娜麗莎終於能從防彈玻璃後走出:與HTC VIVE Arts聯手打造,羅浮宮將首次展出VR體驗計畫
2019-06-19|撰文者:歐洛7621
奧運會的過去與現在,藝術史上經典大師都來參與!精選7檔2024巴黎奧運藝術與體育特展
2024-07-1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526
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32件得獎計畫,展現公共藝術多元形式與社會融合
2024-12-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33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走進「新說小百科」展覽 透過感官探索世界
2024-12-0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