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撰文者:陳乃慈/影音:方景財
受到觀眾矚目的攝影展「晃│影-史帝夫‧麥柯里個展」上週五(2月24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登場,除了麥柯里的攝影作品外,展覽也運用許多裝置的設計,使他攝影中的藝術性更加突出。展出創作總共近 130 幅蔚為可觀。
入口處裝置《相視丘壑 悟我兩望》。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廣場裝置《渉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美國攝影師史帝夫‧麥柯里1950年出生,是著名紀實影像合作社「馬格蘭通訊社」的一員。他穿梭在世界各地的戰爭與災難現場,拍攝當地民眾的處境。1985年,他所拍攝的《阿富汗少女》被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少女碧綠色的瞳孔和神情讓人印象深刻,使大眾更加關注阿富汗難民的遭遇,麥柯里因而成名。
麥柯里致詞表示,他對攝影的興趣,是從旅行的熱情當中啟發。原先想成為電影導演,拍攝旅行見聞,在大學時代修習了靜態攝影課程後,意識到這是自己想從事的工作,畢業後為雜誌拍攝照片,後期轉為自由攝影師,自行決定旅行的地點與拍攝主題。
史帝夫‧麥柯里《阿富汗少女》。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此次展覽由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電影系副教授陳昌仁策劃,他說明,展名中的「晃」來自麥柯里拍照的習慣。他在來到每一個地方時,會在城市中晃遊、尋找拍攝對象,即興捕捉人們的姿態;而在攝影生涯中,風格也有不同階段的改變,「好的照片,在看完以後會在腦中留下印象,不停地反芻、延伸…」陳昌仁期望將他的經典攝影作品,和當代藝術做結合。
好比入口處的裝置《涉影》,從外側觀看,是一座大型的白色裝置;內側則是黑色的空間,觀眾走入,便能看到麥柯里的作品被投影在水霧中輪番播放。策展人以這個裝置類比早期的暗箱,觀眾進入裝置,就好比參與影像生成的過程。麥柯里的經典之作《阿富汗少女》也轉化為裝置,以多重切割、排列的方式解構照片,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史帝夫‧麥柯里《畫室中的男孩》。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場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名稱:晃|影-史帝夫‧麥柯里個展 展覽日期:2018.2.25-2018.5.6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36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5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22
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