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黄坤伯 - 花漾。物語

黄坤伯花漾。物語

2009-11-18|撰文者:蘇憲法

去年的藝術市場整個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不僅在藝術博覽會的規模和銷售成績有明顯的下滑,甚至在畫廊和藝術家之間的合作關係也顯得謹慎。黃坤伯去年在師大藝廊(德群畫廊)舉辦的油畫展―『圖像•擬真』,是他就讀師大美術系創作理論博士班的一項期中展,展出的是2006~2008這段期間研究的繪畫創作,也是當年報考博士班(繪畫組)研究計畫中執行的一部份。在整個展出的題材內容上,以其擅長的古典寫實技法表現靜物圖像與人物,運用油畫技法中的間接技法―薄塗法、罩染法,來表現器物的質感和少女花漾年華的年青樣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靜物圖像』系列和『花漾•年華』系列。另外展出的《台北•當下》系列之一和《台北•當下》系列之二,是他在創作上另一新的嘗試,是以當下的社會現象發展出來的一種觀察體現。

在當代藝術的潮流中,仍以古典寫實技法作為創作表現的手段,確實要有很大的勇氯,尤其是在前一波藝術市場的帶頭下,表現主義、卡漫風當紅,還能堅持自己、擇善固執;藝術畢竟不是趕流行,藝術表現也不是單一的模仿與再現,而是個人情感的抒發。黃坤伯藉由圖像的表象模擬和再現,營造一個屬於他個人風格的特質—細膩、典雅、婉約及略帶空寂、形而上的哲學觀,運用禪宗美學的妙悟、靜觀法則,讓作品呈現一定的氛圍,企圖給觀者一種愉悅的觀照享受。作品「靜物圖像Ⅴ」和「靜物圖像Ⅷ」,畫面中以空間留白的方式,表現空氣、光影流轉於器物之間,以白色素雅的背景,加強圖像本身的造型意義,沒有複雜的象徵語彙,但所呈現的意境內涵已經足夠。

此次的『花漾•物語』個展,不但延續了以往的表現形式,在畫作的意圖上,添加了空靈與靜寂的空間氛圍,體現一種自我的處世觀―靜默與無爭。作品「花漾─殤」透過單一的茶花孤立於玻璃杯中,在自然光影的變化中更顯寂靜無聲,花瓣上的傷痕,是一種自我的投射。中國美學史中提到:審美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活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感興的活動;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則是一種體驗的活動。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的對象,要成為「美」,則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現」它、去「喚醒」它。一個客體的價值正在於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喚並在某程度上引導了主體的審美體驗。這種審美體驗就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溝通。註1這也說明了唐柳宗元(773-819)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序記》一文中的一段話:「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

黃坤伯是考取師大美術系創作理論博士班(繪畫組)第一位非師大畢業生,也是當年(2006)唯一考取繪畫組的考生,他是我所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班研究生。授課時常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教學,本人感受到他對創作的執著與熱忱。在研究生與大學講師之間的角色扮演也相當稱職,同時克盡職守、善盡本分。他目前身兼台灣藝術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教職,本學期也應聘至師大美術系兼任講師;今年在金融海嘯影響後的藝術市場,坤伯仍得以在畫廊的支持下舉辦個展,著實不容易,本人樂見其成。

註1 中國美學史 葉朗 著 1996 P.165

黄坤伯花漾。物語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