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吟詠人體謳歌青春 4月壽星顧福生的故事

顧福生4月生日

2018-04-27|撰文者:廖婉廷

「假如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畫畫就是我全部的生活,我的思想在裡面,我的情感在裡面,我的生活細節全都在裡面。」─顧福生
顧福生,1935年生於上海,父親是國民黨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1948年舉家隨軍隊遷台,爾後就讀師大美術系並加入五月畫會,成為推動台灣現代美術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
青少年時期的顧福生曾隨黃君璧學習水墨,隨後因興趣轉而向朱德群學習素描與寫生,1961年因作品《脹》獲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榮譽獎後前往法國,後定居美國,且未再加入任何畫會活動。因此顧福生作品多用駐足時期來分別其創作歷程:台灣時期(1956-1961)、法國時期(1961-1962)、紐約時期(1963-1974)、舊金山時期(1974-1990)、波特蘭時期(1990-2002)、芝加哥時期(2002-2007)、洛杉磯時期(2007-2017)等。
顧福生作品,展於2017年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顧福生作品,展於2017年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顧福生作品細部,展於2017年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顧福生作品題材多為人體,知己白先勇有數本小說封面就是採用他的畫作,並形容他繪畫中的人:「好像存在主義文學中的自戀者一樣,勇敢大膽地用不存在的意象表達人類的磨難、寂寞、混沌及渴望」。他在台灣時期參加五月畫會的作品用色鮮明,形體扭曲扁平化;旅居巴黎後風格不定轉而以複合媒材的純粹抽象繪畫,並大膽的使用拼貼與融合,1963年顧福生繪畫再次轉變,其獨特風格的人體再次出現在創作上,並更加強調了肢體動作展演和衝突性,十足展現了他當時心境上的轉變與身在異鄉視覺的衝擊。
顧福生作品,展於2017年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顧福生作品,展於2017年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08年以後,定居洛杉磯的顧福生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自由的創作時段,他將車庫改成畫室,在此創作較為大型的作品,有別於過往繪畫中哲學意味的苦悶,畫面自由構圖簡單化,增添了禪意與音樂性,顧福生忠於自我,一次次突破繪畫的局限與挑戰,自由與多樣獨樹一格。
就在他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同志議題聯展《光‧合作用》的展覽前一個月,顧福生於癌症末期逝世,享壽82歲,如白先勇所言,抗癌鬥士的他直至生命的盡頭都仍奉獻給創作,而其勇敢亦坦陳的作品仍持續惦記於人們的心中。
顧福生,(b)1935.04.26~(d)2017.08.04
看更多顧福生相關報導

誠品畫廊:【美的生命:顧福生(1934-2017)回顧紀念展】
誠品畫廊:【顧福生個展】

顧福生4月生日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