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專訪新銳膠彩創作者與文化資產維護的學習者-湯柏鏗

湯柏鏗膠彩如果我們還有時間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2018-05-18|撰文者:譚竣鴻


而有關花朵植木的創作中,也源自我以前居住在台中時,住家門口一出門每天都會看到幾棵櫻花樹、學校的鳳凰木…這樣的視覺經驗與觀察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以變成我繪畫創作的日常。
湯柏鏗《鳳凰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湯柏鏗《櫻》。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非:您認為現在深造於文化資產維護學系研究所中對您的創作來說有什麼樣的連結與影響?

湯:從東海大學至雲林科技大學這全新環境去學習,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當然在我接觸了這些不熟悉的領域之後也讓我的創作有很多新的體驗,就像是文化資產維護系的學生來說,我們需要很常去參訪、工作與考察文化遺址相關地區,所以這四幅作品《習慣思念》、《遙遠》、《最好的時光》、《異途》都來自我在這個學習環境中的活動紀錄。
湯柏鏗《最好的時光》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全新的環境創作自然而然也把我在這所學習的事物帶入到我畫面的構圖呈現。雖然作品畫面沒有很明確的告訴觀者這是哪裡的建築或遺址,但這類的日記都可以被歸類成我的生活日常。而這些建築物是台北的龍山寺台北故宮、以及高雄中油五輕煉油廠,在《異途》這張作品裡,就是我去高雄中油五輕煉油廠所帶回來創作的靈感,這個構建叫作高空燃燒塔,煉油廠區給我很特別的感覺讓我對於這樣的工業遺跡感到驚艷與佩服。
湯柏鏗《異途》。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非:有別於先前金魚系列的創作,從金魚到麻雀,對象物的描繪轉變能與我們分享嗎?
湯:我認為它並算不是一個轉變,算是一個創作旁支的系列發展。對我來說還是金魚為我最主要的創作主軸,只是我有一天突然聯想到我跟我父親之間的親情連結,所以才有麻雀的發想。我常常與大家分享就像我擁有一個水族館,飼養了許多金魚創作,而麻雀的出現,只是在水族館隔壁加蓋一個麻雀園的感覺。然而水族館還是照常營運,不會因為麻雀的出現所以消失。我也認為金魚與麻雀其實這兩者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唯一個關聯性在於我自己對創作本身的感應,這像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湯柏鏗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湯柏鏗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我的創作當中,金魚佔據了99%我的情感與情緒的描繪,還有精神狀況的反應,也算是比較虛幻的感覺。但在麻雀系列來說,我帶入很多外在觀者能清楚了解的存在物,這些建築物也確確實實存在過,減少了很多虛幻的想像在畫面,算是一種記憶的紀錄點,更多的是我與現實世界作接軌的想法。
湯柏鏗《遙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非:接下來的創作中,您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湯:我想我的主軸還是在金魚方面,不過我想做一些大的突破例如尺幅方面的改善,可以說在我未來的創作哩,金魚並不會消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心理層面的表達,牠(金魚)就是就是代表我。而我會依循心理層面的演變會形成不同的金魚系列。
湯柏鏗《變異二》現正於亞億藝術空間展出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旁支系列的話(麻雀系列),不能不完全保證不會有其他動物的觀察創作發生,因為人的生活時常都在體驗與改變,我希望在我想像力範圍中建造一個廣大的動物園來經營這些我所喜愛的創作。
湯柏鏗《罌粟》。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簡介│ 湯柏鏗

湯柏鏗 1994 年生於香港,2016 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膠彩組,現居於臺灣中部。曾舉辦過多次個展與聯展,亦以作品《變異》入選大墩美展及《呼吸》入選宜蘭美展等。內容多在探討人 類行為與個人情感之間的關係,試圖借賦予作品某種生命象徵或是存在意義,藉此隱喻自身對於周遭環境的體會。
湯柏鏗個人網站|http://tongpakheng.wixsite.com/alfa/artwork
《如果還有時間》圖輯報導
《動物化 後現代》展覽報導

湯柏鏗膠彩如果我們還有時間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