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
設計國父紀念館、獲頒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的國寶級建築大師王大閎,昨(28)日晚間於睡夢中辭世,享壽101歲。王大閎建築師(中)與王大閎公子王守正建築師、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右)共同檢視虹廬自宅建築設計圖。圖/取自flickr。
被譽為「建築詩人」的王大閎出生於北京,於上海與蘇州長大。父親王寵惠為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他曾負笈英國劍橋與美國哈佛大學,為華人最早接受歐美現代建築洗禮的代表人物,在哈佛攻讀建築研究所時,與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貝聿銘為同班同學。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是台灣第一座現代主義建築,他曾說「時代越複雜,環境越要簡單清靜。是否能在比例與空間之間找到追尋純淨與和諧的秘訣?」其在舊建國南路的自宅,被公認最能代表他的建築風格。
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 © CEphoto, Uwe Aranas。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該宅邸為王大閎於1953年完成,原址已拆毀改建。2017年,「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經奔走十多年,募款重建該建物於北美館南側美術公園內,並捐贈予臺北市政府進行研究與推廣教育。今(2018)年起北美館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正式營運。此座現代主義的建築,室內外空間主要以紅、黑、白色系和清水磚組成,室內窗運用圓形月洞窗,配上格狀窗櫺,饒富現代的東方意涵。
王大閎劇場建築內部空間 © 台北市立美術館。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其建築設計尚有林語堂故居、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外交部辦公大樓、虹廬、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等作品為人所知。
林語堂宅。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根據文化部晚間發出聲明,文化部長鄭麗君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鄭麗君表示作為第一代受西方建築教育的華人建築師,王大閎先生的思想與創作,充滿對於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田園和城市、手作和工業的理解、反思及超越,也因此被譽為「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先生自由且追求完美的心靈,將透過雋永的建築作品及深富實驗性的文學創作,永遠與臺灣文化同在。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殘山剩水中的對話蒙太奇:人去樓空城已封,當代城市何以可居可遊?
劉玹希《拾遺.龐克.煉金—廢墟的重塑》 在科技的時光隧道中體現美感
文化部「2021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公開徵選藝術新秀
走出斜坡的未來潮!臺澳合作推出「亞太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伊誕與徐文瑞擔任首屆雙策展人
坐忘順物,淺談謝其昌藝術的精神性
超越《黑豹》的漫畫崛起!淺談黑人藝術運動與「非洲未來主義」
知名迷因「Nyan Cat」以 1500萬元競標成交 ! 加密藝術 (Crypto Art) 與 NFT 是數位藝術市場的新藍海還是新泡沫?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典藏精選 一覽臺灣百餘年攝影史
創意越界、工藝上線,2020跨域線上特展「半熟新工藝」展現台灣當代新工藝
北美館年度個展徵件 3月1日開放線上報名至4月30日止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第8屆X-site計畫由「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Booom room爆炸容器》獲得首獎 2021年夏天將於北美館戶外廣場呈現感知聚集的氛圍場
2021-02-0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