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拼貼與繪畫交融的均質美學 劉時棟建構的《迷林浮繪》

大未來林舍畫廊 劉時棟迷林浮繪拼貼均質美學

2018-07-09|撰文者:王玉善

時隔三年,劉時棟再次於大未來林舍畫廊進行個展,展出的主題為《迷林浮繪》。相較於過去,本次的內容融入了更多藝術家對於生活的體驗及觀察,引導觀者更貼近專屬於劉氏的美學觀。

並輔以情境式的展示手法,藉由聽覺、視覺的感官交替,讓我們一進入展場時,即可隨著藝術家漫遊於自然景觀中的記錄,體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及創作者的領悟,一同踏入呈現於視覺眼簾的迷林之中。

展場主視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現場的情境式投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遊歷於各個自然景觀的幻燈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值得一提的是,展場主視覺當中即為一件作品的呈現,概念有別於一般的大型展版輸出圖。舉例而言,畫廊於展板當中額外裝置了藝術家的創作,並符合背景的調性,讓現場性更為豐富多元,也扣合著藝術家的拼貼創作概念。

展場主視覺上的裝置藝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時棟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碩士班,曾於歐美及亞洲各國駐村,如2011年獲選亞洲文化協會駐村交流計畫,駐村於日本東京;2010年獲得文建會推薦為美國第十八街藝術村藝術家等。作品被各大美術館、基金會典藏及私人收藏。

劉時棟個人照。圖/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立體走向平面,藝術更為生活化

藝術家自創作以來,便一直很有實驗性的精神,如1990年代左右,曾於關渡橋下放置象徵大地的女性形象之充氣娃娃「非常母」,抑或是以汽車結構改裝的裝置作品「帶祿獸」等。雖然過去的創作與現今的風格表現截然不同,不過同樣地都是再現出藝術家對於大自然、土地的熱愛,以及環境的洞察。另一方面,在過去的拆解、重組、拼接的行為裏,也積累了他現今創作風格的基礎,特別是在目前的平面作品當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許多圖像及符號被運用於繪畫之上。

劉時棟的創作「非常母」。圖/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那麼,風格的轉變的因素究竟為何呢?在過去的一篇專訪藝術家的新聞當中〈藝術藏在生活裡〉說明了劉時棟在孩子出生及生活體驗後,改變了他的創作之路,並由「立體走向平面」,開始使用更為貼近生活當中的雜誌、報紙、宣傳單等現成物進行拼貼,同時與繪畫相結合。

劉時棟現今的創作《玉蝶戀花》,綜合媒材,畫布,120x120cm,2018年。圖/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REFERENCE

【Wikipedia】Georges Braque

大未來林舍畫廊 劉時棟迷林浮繪拼貼均質美學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香港巴塞爾 台灣五畫廊領軍

2013-05-24|撰文者:王士源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