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撰文者: 兩依藏博物館
香港 – 兩依藏博物館欣然呈獻展覽《墨躍珍木:文房中的中國現代水墨》(《墨躍珍木》),展期自2018年9月4日至2019年2月26日。兩依藏博物館將首次同時展現中國藝術中兩個獨特的領域:現代水墨及古典家具,並將其融入再現於中國文房(即中國古代文人的書房)式環境內。是次展覽將呈獻由本地私人藏家借出的24件現代中國畫家名作,以及由兩依藏博物館明清古董家具館藏中挑選出的合共240件文玩及家具。《墨躍珍木》作為首個以及最大型聚焦中國古代木製文玩的展覽,將帶領觀眾一探古代文人的文房生活。
林風眠,秋色孤鶩, 設色紙本鏡框,年份不詳,私人收藏。圖/ 兩依藏博物館提供
兩依藏博物館是香港最大型的私人博物館,以明清古典家具、歐洲珠寶粉盒及銀器而著名。博物館過往的展覽側重於裝飾性藝術品,如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古典家具、歐洲珠寶粉盒及銀器等。儘管許多年來,裝飾藝術及美術被作為不同的學術領域加以研究、分類及展出,但《墨躍珍木》則旨在追溯歷史以探尋這兩個不同的中國藝術分支如何在應用及哲學方面實則具有相關聯性的結合。兩依藏博物館憑藉其獨特的策展理念,邀請觀眾親自體驗及觸摸展品,以感官體會及沉浸於文房的概念中。觀眾可於展覽中欣賞到館藏的木製工藝品,合共240件珍貴文房用品以及古典家具,文玩包括筆洗、筆筒、香盒、畫軸筒、硯屏、小几,以及書箱、案頭收納箱和官皮箱。除此之外,訪客還有機會一睹由本地私人藏家慷慨借出並極具價值的現代畫作,包括惲壽平(1633-1690年)、王原祁(1642-1715年)、齊白石(1864-1957年)、張大千(1899-1983年)、林風眠(1900-1991年)、李可染(1907-1989年)及吳冠中(1919-2010年)。是次展覽融合美術與裝飾藝術這兩個不同的類別,意在將傳統古典工藝與現代中國水墨並舉呈獻。
文房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420-489年),是少數有影響力的精英文人群體文化生活與志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會在文房中繪畫、作詩、奏樂、焚香及雅聚等。擺放在書房內的畫桌、床榻、香几、花几及椅子等家具就是用以進行此類活動。同時筆筒、硯屏、小几及提盒等小型文玩則用於學術創作。這些文玩家具不僅在概念層面代表了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核心價值和藝術品位,亦具象性地體現了他們與這些文玩的親密關係。文房的環境令文人們能夠自由進行藝術創作,同時升華他們對自然、歷史和生命的感知力。明朝年間,理想的文人生活尤其體現在量身定做的文房設計上,而在清代,受滿洲文化及西方文化啟發,文房概念演進至頂點,展現出更加精緻、豐富的美學傾向。
紫檀嵌百寶印泥盒,紫檀、黃花梨、象牙和珍珠母,中國,18世紀,兩依藏博物館館藏。圖/ 兩依藏博物館提供
展出中的文玩與更為大型的家具兼備實用性及美學性,反映文人作為明清兩朝時尚引領者及傳播者的價值觀。焚香是文人生活的重要一環,展品中的紫檀嵌百寶印泥盒內層的容盒組成太極形狀,首層的容盒以百寶及象牙嵌龍鳳圖案,表示道教中的陰陽合和之道。文房中另一個重要用具是被很多文人視為藝術品的筆筒。毛筆倒立置於筆筒內,以保護筆頭。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就是鑲嵌半寶石、珍珠母及珊瑚的紫檀嵌百寶筆筒,該風格初見於十六世紀中葉並盛行於明末至清朝。筆筒以紫檀為主體製成,並以漆底嵌半寶石裝飾成傳統清供圖元素,體現了清朝鑲嵌工藝及漆器美學的精萃。
中國古代文人收藏畫作既可作為欣賞,也可藉此自我表達。此次展覽記述了清朝到民國初年三個世紀間中國現代水墨畫風格與主題的演化。清朝以後的藝術家面臨著各種挑戰:社會結構天翻地覆、美學品味轉變、政治局勢惡化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為了保護文人畫的悠久傳統,現代名家們從西方學習了很多繪畫技巧。此次展覽呈獻清初的惲壽平創作的《花卉》,他擅於模仿無骨畫風,以水洗色彩營造花卉及風景的輕柔感覺。同時展出的還有張大千的作品《山水》。張大千經歷清末民初劇變,此作品將其生涯早期的潑墨技巧實驗於傳統山水畫中。林風眠的畫作《秋色孤鶩》中描繪的秋日風景使用了豐富的黃色及橙色色調,標誌著1960年代林風眠中西繪畫技法珠聯壁合的成熟時期。此次展出的畫作創作時間跨度久遠,展現出現代名家們如何從古代大師中提取靈感,以突破超群的技藝挽救傳統。
《墨躍珍木:文房中的中國現代水墨》的展品相互獨立、又相互交織於中國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是次跨領域的展覽不僅將中國古典家具與現代中國繪畫在歷史參照下並置,還為訪客提供了探索與眾不同的古代文人生活之旅,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來欣賞中國最為經久不衰的兩項傳統藝術:家具與水墨。
「我們很高興帶來首個將裝飾藝術和美術相結合的新展覽《墨躍珍木》,從而進一步拓展博物館雄心勃勃的展覽計劃。我們希望通過欣賞這些並置的文玩與現代繪畫,能夠為中國美學的存續開啟一道新的契機,在看似疏離的裝飾藝術與美術分支之間搭建一座橋樑。兩依藏博物館亦秉承一貫的策展理念,與國際機構、畫廊及私人收藏家緊密合作而規劃外借藏品展,體現了我們在多個領域的不懈深耕,無論是從家具到美術,還是波斯藝術到英國銀器,不一而足。」 ——馮依凌,兩依藏博物館館長
展覽日期
2018年9月4日至2019年2月26日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