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新增3處!臺北市陳悅記祖宅、自由之家、大同之家指定為國定古蹟
2018-08-2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
臺北市陳悅記祖宅、自由之家、大同之家等3處今日(8/22)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通過,公告為國定古蹟,目前全臺國定古蹟已達98處。。
文化部表示,「陳悅記」為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之陳家的公號,由開臺祖陳埰海(字文瀾)之長子陳遜言所創設,於1807(嘉慶12)年興建大厝,後陳家又陸續增建公媽廳後進、公館廳、餘慶堂等,形成規模龐大的宅邸,族系子孫世居於此,是為陳悅記祖宅。
陳遜言長子陳維藻、四子陳維英先後於1825(道光5)年、1859(咸豐9)年中式舉人,故宅邸前埕立有兩對彰顯其功名的旗竿,其中以現存的一對石造旗竿是全臺灣舉人宅當中唯一僅存的一對,既罕見又最具特色。陳維英因長期投身文教作育英才,被舉為「孝廉方正」,並授內閣中書,名義上是清咸豐皇帝之師,時人尊稱其「老師」,故陳悅記祖宅又被地方稱為「老師府」,是大龍峒清代文風鼎盛的象徵。
「陳悅記祖宅」公媽廳第一進前廳。圖/文化部提供。
陳悅記祖宅在建築方面反應原籍地清代同安民宅建築式樣,整體建築包括公媽廳、公館廳雙軸配置,並發展成各四進,帶有左、中、右三道護龍之規模,保存格局完整。所選用的石材種類豐富包括花崗岩、安山岩、玄武岩、砂岩等。在主要空間的踏階櫃臺腳造型、柱珠、石窗及石旗竿等等均可見石雕作品。大木構架部分基本上採取硬山擱檁的作法,僅公媽廳第一進、第二進兩座軒亭採用抬樑式,其中以第一進作品最為精美。
1985年8月19日,陳悅記祖宅由內政部公告為臺北市之三級古蹟(修法後為直轄市定古蹟),由北市文化局主導古蹟修復工程,但2007年整修之際,因容積問題導致陳悅記祖宅遭政商掏空,在陳家後人與市府官司纏訟數十年後,高等行政法院法院判決北市府必須「回復容移前原狀」,但是北市府遲無撤銷古蹟容積移轉並返還容積的跡象,導致陳家後人將陳悅記祖宅提報為國定古蹟。
自由之家。圖/文化部提供。
另,「自由之家」原為臺灣銀行董事長(當時稱:頭取)宅邸,興建於1902年,1911年轉為「台銀俱樂部」供員工休憩之用。1945年戰後交國防部作為外事招待所,接待外賓及國際友人之用;外交部使節回國亦多寄居於此,曾一度被稱為「大使之家」。
在50年代臺北缺乏大型聚會及旅社,自由之家因此成為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世界反共聯盟(世盟)固定舉辦世界反共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胡適、殷海光、雷震等知識份子發行的思想開放政論雜誌《自由中國》重要集會演說地點。
大同之家。圖/文化部提供。
創建於民國42(1953)年的「大同之家」,由當時美援運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家淦先生為爭取美援而規劃,交臺灣銀行與聯勤總部外事處合建,作為接待美軍援華顧問團之用;1975年轉為嚴家淦總統接待貴賓與辦公的官邸附屬建築空間。見證中美合作發展臺灣經濟建設之歷史,具重要歷史意義。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勇於傾聽與回應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25正式開館,空間與展覽規劃先行釋出!
丹麥國家美術館迎來規模最完整的米開朗基羅大展,透過尖端3D列印技術 呈現多件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
洛杉磯野火肆虐:多處文化地標付之一炬,藝文場所全面緊急關閉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編輯部直擊!ONE ART Taipei 2025 本地畫廊與國際展商齊聚,激盪當代藝術新視域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歷史的結舌」托瑪斯.德曼在臺首次大型回顧展,透過雕塑與攝影對現實產生的詰問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圓滿落幕,家居購藏風潮興起,眾畫廊展銷售佳績!
一生書寫臺灣山川靈韻:臺灣藝術巨擘林惺嶽辭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立法院裁減文化經費:文化部預算削減衝擊視覺藝術,畫廊協會、視盟呼籲應審慎處理
2025-01-2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4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22
第9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32件得獎計畫,展現公共藝術多元形式與社會融合
2024-12-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00
百年古蹟與當代藝術的浪漫物語:「新世代的策展形式」、「藝術ESG的微型樣態」
2024-06-1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2064
古蹟、茶道、與藝術 – 漫談裘智信與黃靜萱的作品
2022-12-29|撰文者:陳惠真2052
立法院裁減文化經費:文化部預算削減衝擊視覺藝術,畫廊協會、視盟呼籲應審慎處理
2025-01-2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