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暗黑中的自尊」─ 比利時藝術家Léon Spilliaert

Léon Spilliaert比利時藝術家暗黑中的自尊孤獨神秘幻覺籠罩

2018-11-24|撰文者:詔藝

世界各地永遠不乏被淡忘,或尚未被大眾廣泛關注,但極為出類拔萃的藝術家,我希望我的時間可以花在這些人身上。
Léon Spilliaert(1881 – 1946),出生於比利時西北部臨北海一隅的奧斯坦德(Ostend),是位調香師Léonard-Hubert Spilliaert和Léonie(Jonckheere)Spilliaert的長子。自幼年起,他就表現出對藝術和繪畫的興趣,但他一直沒有受過正式的藝術技能教育,因而被認為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
Léon Spilliaert,《自畫像》,水粉、水彩和彩色鉛筆在紙上,1907。圖/取自wikipedia
Léon Spilliaert,《用紅鉛筆的自畫像》(Zelfportret met rood potlood),印度墨水、水粉、水彩和蠟筆在紙上,1908。圖/取自wikipedia
由於他身體一直以來就不好,年輕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算是鄉下的奧斯坦德。據說他最初繪畫的靈感來自在他父親香水店中看到的各類瓶瓶罐罐。Spilliaert於1900年與父親一起去巴黎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 April 15 – November 12, 1900),在那裡他首次接觸到幾位藝術界大人物,包括Giovanni Segantini(1858 – 1899)、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 – 1918)和Ferdinand Hodler(1853 – 1918)的作品。
克林姆,《Danae》,1907-1908。圖/取自wikipedia
Hodler《Die Nacht》,1889-1990。圖/取自wikipedia作品
直到21歲時,他終於得以在布魯塞爾為一位名叫Edmond Demon的出版商工作,自1903年2月到1904年1月間,在那邊工作了近一年。1904年,Spilliaert留在巴黎,因緣際會下瞥見孟克(Edvard Munch, 1863 – 1944) 和羅德列克(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 1864 – 1901)的作品,並深受他們創作中強烈的情緒性張力而得到啟發。
孟克,《Melancholy》,1894-1896。圖/取自wikipedia
羅德列克,《Auto-portrait devant un miroir》,1882-1883。圖/取自wikipedia

由於在性格上,Spilliaert時常獨來獨往,且喜在夜間出沒,長期下來得到胃潰瘍,健康狀況一直沒有改善,可能因此導致他病痛纏身又過勞,而偶會產生幻覺。這些幻覺更使得他與外界有隔閡,這從他製作的許多接近單色自畫像可以察覺,畫中的他看起來安靜且憂鬱,讓人感覺他一直沉浸在未知的神祕中。
Léon Spilliaert,《自畫像》,水粉、水彩和彩色鉛筆在紙上,1908。圖/取自wikipedia
奧斯坦德這個地方,作為比利時著名的渡假勝地,約略同時期,也出現了一位西方藝術史上大名鼎鼎的詹姆士.恩索(James Ensor, 1860 - 1949),但恩索的國際知名度至今一直遠遠超過Spilliaert。奧斯坦德對Spilliaert來說,比較不像是他的家鄉,更像是他藝術創作的素材。除了自畫像外,他大半輩子作畫的對象,正是這個他的家鄉。夜間的奧斯坦德幾乎可說是專屬於這位藝術家的,該地區獨特的海洋樣貌和地形,不僅提供了他創作的發想,更成為他用來表達內心聲音的形象化的媒介。
一直以來,Spilliaert以其深具神秘氛圍的象徵主義作品而聞名。他的多數作品多在描繪他家鄉的夜間景觀、海風吹拂的海灘場景、和來自異邦人的側寫。透過他深化於內心的孤獨感和風格化的外顯,他將他眼睛與內心所感受到周遭的現實,用一種既迷離又抽離的形象描繪出來,發展成他在歐洲現代繪畫史中相當獨樹一格的情緒模式主題。
Henry de Groux,《詹姆士恩索》,1907。圖/取自wikipedia
Léon Spilliaert,《風暴》(De Windstoot),水粉、水彩和彩色鉛筆在紙上,1908。圖/取自wikipedia

Léon Spilliaert比利時藝術家暗黑中的自尊孤獨神秘幻覺籠罩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2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