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撰文者:王士源
人民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7月中,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舉辦「文化部危機解密論壇」,反省、思考文化部上路一年多來的施政作為,針砭文化政策,並提出建言。
「我們需要用人民的力量,來終結這樣精神分裂的國家與都市」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黃瑞茂表示,在走入高地價、高房價的時代裡,社會的文化資產已經面臨與政府、財團間的「空間戰爭」了。
文化資產與財團間的「空間戰爭」,輸了,歷史的地景將被抹滅,蓋上住宅與商業大樓;贏了,則能讓歷史地景再利用,琢磨文化底蘊,發揮更多附加價值。
黃瑞茂表示,現在的當代藝術館過去是建成小學、光點台北以前則為美國大使官邸、華山藝文特區,以及鐵道部辦公廳,過去都是歷史建築,在10幾年前社會運動人士的努力下而被保留,現在則成為台北的文化標的。
「十幾年前,誰會想得到?」黃瑞茂說,當初捍衛鐵道部辦公廳時,台鐵內部的機關報還寫說「這個垃圾建築為什麼要保存?社運人士吃飽閒閒沒事幹」。但現在,鐵道部辦公廳,則成為台鐵重要的文化資產,搖身一變成為一份珍貴的歷史建築資料。
文化資產保存法 反讓建商拆屋有理
此外,黃瑞茂也表示,原先立法為保存文化資產與地景的「文化資產保存法」與「老樹條例」,在立法之初雖立意良善,但走進空間戰爭的戰場中,卻反讓建商「有理」破壞文化資產。
在「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中條列「主管機關應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價值建造物之內容」,才能受文化資產保護。在建設案中,文化資產是否被保護,而免於拆遷,也取決於該文化資產是否於「文化資產保護法」中立案。
文化資產法的設立,理應能保護文化資產,但執行起來,卻是一把雙面刃。對居民而言,都市的建案總來得突如其然,讓人措手不及,那些需要被保存,卻來不及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立案的當地歷史建物,則往往因「沒立案保護」,而被建商、政府認定為珍貴的文化資產能被拆遷,造成歷史建物遭受摧毀。
該保護文化資產的「文化資產保存法」、「老樹條例」,反而因為跟不上建設與開發的速度,而讓許多該保護的文化資產,而被建設案吞沒,黃瑞茂既不解又遺憾。
此外,黃瑞茂也呼籲藝文界說,要去了解政府相關審議機制、法令條文,進到會議現場指出許多問題的急迫與荒謬程度,替文化資產保護盡一份心。但他更希望文化部,不要總是走在「後面」,而是要主動地看到台灣是一個特別的社會,面臨到的處境也如此特別。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4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43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