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古典大師現代藝術

「米蘭迷情」- 義大利畫家摩瑟.畢昂奇Mosè  Bianchi

MilanItalian painter摩瑟.畢昂奇Mosè  BianchiMose Bianchi

2019-05-13|撰文者:詔藝

「美麗的靈魂絕對不會被忘記。」“ – 佚名
“A beautiful soul is never forgotten.” — Unknown
這次要介紹這位,既不是一位知名的藝術家,不是一位「被認為重要」的藝術家,也很可能不特別被認為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但他的作品非常美。他是摩瑟.畢昂奇(Mosè Bianchi)。
畢昂奇,攝於1890年。 圖/WIKIMEDIACOMMONS
畢昂奇,〈蒙扎女士〉(La Signora di Monza),油彩畫布,1865。Image by Paul Barlow  圖/取自WIKIPEDIACOMMONS

生平

畢昂奇(1840 - 1904),出生於義大利的蒙扎(Monza),一個位於傳奇的時尚之都米蘭東北方15公里處,今日人口約12萬人的小城,是一位叫做Giosuè Bianchi業餘畫家的兒子。畢昂奇曾在米蘭布雷拉學院(Accademia di Brera)就讀過,但不久後於1859年便因為當時義大利第二次獨立戰爭被徵召去參軍,加入了加里波里大隊中阿爾卑斯山營的一員而中斷學業。不過據說他對於軍隊生活不適應,常常不守軍紀,大部分時間都被拘禁,從而似乎找不到他曾參加過戰鬥的紀錄。軍旅生活結束後,他曾先後辦過幾次展覽,在1864年結束學業。其後,便以被稱為「自然主義風格」(naturalistische stijl)的繪畫作品,開啟他正式的畫家生涯。1867年起,畢昂奇遊歷威尼斯和巴黎,期間得到許多啟發。1869年,他在米蘭開設了一家工作室,主要從事18世紀景物和人物肖像的創作,1871至1873年間也陸續參加了幾個奠定他在歐洲知名度的展覽,並成為當時米蘭上流階層中頗受歡迎的藝術家。
1877年,畢昂奇受委託為當時有名的Giovanelli別墅酒店創作大型壁畫。1884年和1885年,他分別受託在家鄉蒙扎和在米蘭Turati宮殿創作大型裝飾作品。在他的晚年,他經常留在威尼斯等地創作。畢昂奇曾為北歐荷蘭繪畫協會(Hollandsche Teekenmaatschappij)的成員之一。他曾短暫做過米蘭的市議員,1890年,他被都靈美術學院(Accademia Albertina di belle arti di Torino)任命為教授,後也曾任其他教職。 他於1899年病倒後就回鄉蒙扎休養,逐漸放棄創作,於1904年去世,享年63歲。義大利雕塑家Luigi Secchi (1853 – 1921) 後來為畢昂奇製作一座雕像,現坐落於他故鄉的蒙扎廣場。
畢昂奇立於蒙扎市的雕像。Photographed by Riccardo Speziari  圖/WIKIMEDIACOMMONS
一位深愛自己城市的畫家

嚴格講起來,由於畢昂奇在西方藝術史上尚難佔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他的一生也缺乏太多有趣故事或戲劇性的轉變;沒有特別悲壯或值得同情的經歷,也沒有大起大落的特殊轉折,或許能介紹他的部分,也只能著墨於他的作品。
從為數不多可蒐尋得到的相關資料上顯示,畢昂奇作為一位商業性畫家的一生,他作品描繪了自己眼中米蘭所特有的人文風情。風格介於早期古典的浪漫主義,逐步略採印象派在細節上描述較為鬆散的畫風。多數作品都呈現浪漫而緩慢優雅的敘事性,作品背景兼具市井人物、帶有現實主義的描繪,也置入畫家發自內心本身的濃厚情感。
據傳畢昂奇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已經開始採用當時還很原始的黑白攝影技術作為取景取像的依據。當今,很多人都認為繪畫技巧在當代藝術已經不再被強調,「畫的像」和「畫得好看」的作品已經不算稀奇,也沒什麼好研究的。但在攝影技術未臻高度進化的那個時代,我們依舊可以從畢昂奇現存的作品中,見到他驚人寫實方面的技巧,對於人物細節的描繪的能力,絕對不下於當時以法國為首的如傑洛姆(Jean-Léon Gérôme, 1824 - 1904)、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 – 1905)等末代古典學派藝術大師們。
畢昂奇,〈Cleopatra〉,媒材不詳,約1890。圖/取自WIKIPEDIACOMMONS
從今日的角度言之,畢昂奇在繪畫風格上,使用了許多「看似金碧輝煌」的鋪陳,或許也略顯裝飾性重了一些,但他的作品依舊保有他獨特掌握當時「時代性格」,以及所處地域、文化、環境中抒情詩意的能力。
畢昂奇,〈鏡前女人〉(Woman in front of a Mirror),媒材不詳,約1900。圖/取自WIKIPEDIACOMMONS
畢昂奇重要的傑作之一─〈一個下雨天的米蘭〉(Milan on a Rainy Day, 1890,也有稱為〈老米蘭〉(Old Milan)),屬於畫家晚期的創作。這幅作品實際尺寸很小,但卻非常詳實且富有情感地描繪出他的時代雨中米蘭的街景。畫面呈現出某程度上在南歐冬季悶悶不樂,陰暗、寒冷和有霧的日子裡,撐著雨傘的人們在灰暗街道上緩步行走的場景。小小的畫面竟然很神奇地得以穿越時空,讓今日的觀者感受到畫面中不清晰兩旁的人們夾雜不知名思緒的敘事感,一個既寧靜又有點悲傷的時代逗號。
畢昂奇,〈一個下雨天的米蘭/老米蘭〉(Milan on a Rainy Day/Old Milan),油彩木板,12 x 22公分,1890。Photographed by Artgate Fondazione Cariplo  圖/取自WIKIPEDIACOMMONS
作品原作現場照。Photographed by Sailko, 2016。

作為一位浪漫頑強而心思細膩的畫家,畢昂奇或許因緣際會沒有機會在藝術史上留下盛名,但仔細觀察他長期下來累積的畫作,他的作品體現出一位雖被歷史淹沒,但品質優異具備超乎一般成熟洗練的優雅風範,且畫作的內容充分和時代背景相結合,每件作品內高度的情緒氛圍都躍然紙上。無論作品大小,其內涵滿滿的浪漫情懷,透過個性色彩和戲劇性構圖的鋪陳,依舊令今日的觀者可以激起情緒的起伏與感動。
或許,正如百年前的藝術評論者對他的描述,畢昂奇是一位「非常誠實的畫家」(schiettissimo pittore),一位真正忠於自己內心情感的感性繪畫工作者,他作品的力量最終還是超越了時間的羈絆,被有心人所看見。於2016年中,一場被稱為〈消失的米蘭〉(La Milano Scomparsa/The Disappeared Milan)展覽在義大利米蘭的現代和當代藝術研究中心(GAM Manzoni)舉行,展出這位鮮為當地人以外所知的藝術家,大約30件美麗而情感豐富的畫作。
畢昂奇,〈決鬥過後〉(After a Dual),約1866 – 1868間。圖/取自網路

MilanItalian painter摩瑟.畢昂奇Mosè  BianchiMose Bianchi
REACTIONS
喜愛

4

好美

8

1

1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時事觀點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2023-11-30|撰文者:廖新田(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