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大塊寫意,色相溫勻 - 學術與裝飾兼具的俞成浩

俞成浩

2009-06-03|撰文者:錢文雷

基本上說,20世紀在架上藝術方面是有著革命性的變化與成就的。就整個世紀攤開來檢視,它卻是個充滿了「實驗性」的世紀。自19世紀末葉印象畫派的出現以來,突然間百花齊放,萬家爭鳴,一個畫派接著一個畫派的出現,一發不可收,原來人們一直引以為憂的「平面藝術即將死亡」的說法,卻在這些前仆後繼的實驗中,存活過來了。所以簡單地說,這整個世紀的實驗算得上是相當成功的。

以現今的眼光去評鑑一幅作品的良莠著實不易,它既牽扯到藝術的根本,又須兼顧時代的脈動,更得講求藝術家內在精神的層面….等等,最後還是會回返到觀賞者主觀的意識與判斷裡。所以筆者一直試圖尋求一種綜合、簡易而客觀的判斷標準來評析一幅作品。憶戰前歐洲一直為世界藝術的主導者或稱為「藝術中心」,而在那個時期,他們一直都以極嚴謹的態度或要求來面對藝術創作,即有一個基本的美術主体規範的要求,筆者舉個例來說明,或許諸位即能體會一二,即有一次趙無極先生自歐赴美,在紐約遇見了正浸潤在SOHO新潮藝術影響中的趙春翔,見其大作時,竟問翔老說:「你為何畫不留白?」由此可見在歐數十年的無極大師,一直受到歐洲正統繪畫的影響,即基本藝術主體的規範一直被歐洲視為藝術創作的圭臬。而戰後,藝術主導權隨著國力的興衰而易主時,美國人卻發揮了其無比的自由想像力,如JACKSON POLLOCK,WILLEM DE KOONING, ANDY WAHOL, JASPER JOHNS,BASQUIAT….等,幾乎打破了所有繪畫的禁忌,為所欲為,畫所欲畫,創造了戰後「新藝術」的一片榮景,也給藝術界挽回了一線生機。

俞成浩,中央美院特修班畢業的高材生,自1999年3月在台灣舉辦了第一次個展後,成績斐然,藏家們除了台灣本地的企業界高層外,更擴及歐美、日本等喜愛藝術的外籍人士。1999年底在新加坡PARAGON為其舉辦的個展,亦相當成功,引起極大的注意,當地媒體藝文界亦給予高度的評價。

在這裡,筆者願以相當平實的解析,來看俞氏畫作所以受歡迎的原因。一般講,一個成功的藝術創作是需具備相當多的主客觀條件的,惟我將之簡略成我常提的三項條件來作檢視,希望透過這項簡單的檢視即能大略掌握其是否為值得收藏的好作品。一、原創性,二、趣味與技巧性,三、未來性。

以俞氏作品而言,其大寫意的創作、色塊的運用、体裁的廣泛,確實有其獨到處,尤其難得的是,他絕無任何歷代大師的影子,卻有極為大膽且一般極不敢使用的顏色,而整幅畫作依然保持相當好的和諧與平衡。由於其体裁的廣泛與中華文化的深植其中,所以作品的氣質甚高,很容易打動了國人及仰慕中華文化的外籍人士。同時,一般而言,學術性較重的作品,常流於艱澀,裝飾性太重的作品,又流於俗氣,俞氏的作品則智慧地避開了這兩極化的結果,學術與裝飾兼顧,反成為極具時代感的作品,再加上其体裁的活潑化─舞者、樂者、風景、花卉…等鮮明而自然生動的內涵,趣味盎然,讓人產生了相當大的共鳴。

俞氏年齡尚輕,卻有大師的風範,無論用色、結構佈局,均屬一流,企圖心尤其強烈,且自許甚高,其未來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的。依筆者數十年的收藏經驗,俞氏乃不可多得的好藝術家。希望他能從內心的抒發到筆觸的自由,更晉升為新時代藝術的代言者,堅守自己的理念,不為一般譁眾取寵之性、暴力等怪異作品所誘,成為當今藝術界兼具時代感及學術性之代表,讓後世給予正確而崇高之評價。

近年來俞氏更反覆深思,而認為今日一個有理想與抱負的藝術家應承載更多的內涵與深度,於是陸續又發展出「對生命探索系列的新方向」,這千古以來都無法解開的迷,俞氏試圖透過他的筆來闡述他對生命的詮釋與看法。從俞氏的新創作中無疑地其對生命是持肯定看法的,生命除能發光發熱克服一切煎熬外,生命並有一定的韌性,愈挫愈勇,如同亙古至今一般淵遠流長且生生不息,俞氏的新作品定會讓你眼前一亮驚艷不已……。

俞成浩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