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展覽入口處現場實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20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相隔一年重臨台北南港展覽館迎接了逾 40,000名參觀者。繼去年首屆博覽會佳評如潮,2020年台北當代吸引了重要國際收藏家和藝術界的專業人士到訪。由瑞銀集團呈獻,本屆博覽會共帶來99 家頂級畫廊及「新觀點共享平台」,並首次於場館外設置一系列大型裝置作品。瑞銀已提前在下屆展會前與台北當代簽定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以支持藝博會作為台北頂尖藝術及文化活動的發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 2020 年 1 月 17日至 19日(週五至週日)期間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右)Magnus Renfrew和(左)Robin Peckha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北(2020 年 1 月 21 日)-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由展會聯合總監任天晉 (Magnus Renfrew)及岳鴻飛(Robin Peckham)帶領,已於 1 月 19日(週日)閉幕,參觀者反應熱烈。博覽會週由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的大型燈光裝置揭開序幕,首次讓地標台北101大樓外牆化身成藝術家的創作媒介。第二屆博覽會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為期三天,展出來自台北、亞洲及其他地區畫廊帶來的作品,配合精心策劃的「新觀點共享平台」及遍佈市內的「裝置藝術展區」。跟去年相比,本屆博覽會吸引了更多貴賓、收藏家、知名藝術界人士參觀,至星期天閉幕迎接40,192名觀展者到場。
誠品畫廊展場空間照(展位B23)。圖/非池中藝術網
聯合總監任天晉及岳鴻飛表示:「第二屆台北當代,我們透過今年參與的99家畫廊所展現的雄厚實力,維持博覽會一貫的高品質,同時在規劃和目標上作出調整,延續首屆獲得的佳績。我們很興奮在本週透過林明弘對台北101外牆的大膽演繹點亮台北市中心,並於東區藝廊放映一系列的精選藝術作品,為公眾帶來啟發。在場內,我們亦被參展商呈現充滿野心及巧思的佈置所驚艷,精心策劃的展位中不乏蜚聲國際及新晉的藝術家。 我們很榮幸迎接大量的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同時結識許多新面孔。當然,我們衷心感謝我們的支持者和合作夥伴,包括參展畫廊、『新觀點共享平台』講者、支持者、顧問團隊、贊助夥伴及觀眾。」
白石畫廊展場空間照(展位C04)。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暨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瑞銀很榮幸再次成為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合作夥伴。我們今年以永續性、傳承及慈善事業為主題,於瑞銀典藏廳呈獻由駐紐約台灣藝術家黃海欣創作的全新委託作品,並在博覽會展場內設置#TOGETHERBAND展位。過去一週充滿啟發性,我們期待往後繼續與台北當代的合作。」
瑞銀集團一直深耕亞太地區,已經與台北當代簽署了新的長期合作夥伴計畫,這比原定續約時間提前了一年,繼續支持台北領先的藝術文化活動。
耿畫廊展場空間照(展位F0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為期三天的公眾開放日期間,眾多私人收藏家及當地、地區和國際藝術機構的代表參觀了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重要嘉賓包括: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Viewsonic創辦人朱家良、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企業家汪小菲、收藏家張明、宮津大輔、翁美惠、Miwa Taguchi、諸承譽、姚謙、收藏家與藝術顧問陳冠宇;台灣社交界名人及演藝圈人士亦有出席,包括台灣女演員許瑋甯、台灣電視主持人蔡康永、社交名媛孫芸芸、音樂人林俊傑及周杰倫;以及收藏家Dominique 和 Sylvain Levy、Shane Ackroyd、Ryan Foundation蘇修賢;策展人費大為及南條史生、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溫哥華美術館鄭勝天、第12屆台北雙年展共同策展人 Martin Guinard、法國前總理 Dominique de Villepin、澳大利亞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會創辦人董亞仙、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館長劉香成、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夸特洛奇、及藝術家村上隆。
台北全城畫廊之夜自去年首次舉辦後再度回歸,不少主要文化機構及美術館皆競相舉辦各類展覽開幕,為參觀者呈現台北獨特的藝術面貌。當中包括1983年創辦的年度藝術獎項「臺北美術獎」,讚頌台灣過去30載在當代藝術的發展與貢獻。
【藝術】
謝貽娟,藍色時期(Blue Period),礦石粉末、壓克力樹脂、畫布,2013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20年博覽會參展畫廊擴展至99家畫廊,各個展會分區數目均有增長:畫廊精粹展區共有75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7家來自亞洲的新生畫廊、個人展藝展區則設有18個單位展出新晉及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連同藝術沙龍展區,展示低於8,000美元的作品。
本屆台北當代首次延伸「裝置」項目,在台北著名地標設置巨型影像作品,例如台北101大樓 x 台北當代首度聯成的委託數位作品,以及利用東區藝廊全長90米的數位展示屏,展出多位藝術家的大型數位及影像作品,當中包含年輕參展畫廊的展出藝術家Taeyoon Kim、陳萬仁、Timothy Curtis和賴威宇。展會內裝置藝術展區設有8件裝置作品,藝術家包括夫智鉉(阿拉里奥畫廊)、豪華朗機工(誠品畫廊)、謝素梅(馬凌畫廊)、趙剛(亞紀畫廊)、朱銘(真善美畫廊)、湯尼.奧斯勒(立木畫廊)、陳萬仁(双方藝廊)及艾未未(前波畫廊)。
為推廣台灣藝術家讓更多國際策展人認識,台北當代與畫廊及非營利藝術機構等合作,向參與台北當代的國際策展人推薦傑出的台灣藝術家,協助安排策展人探訪藝術家工作室和針對台灣藝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台北開放平台」與台灣非營利藝術機構、線上紀錄片平台、及藝術書店聯手企劃跨領域展位,合作機構為朋丁、Giloo和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展示台灣本地文化藝術樣貌。展會期間台北當代亦與Little Art及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合作,提供適合各年齡層的藝術導覽。
【新觀點】
石田徹也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20年台北當代「新觀點共享平台」於2019年12月展開,並延續至展會完結。本屆主題圍繞四大主題:科技、生態、傳統、及流行文化,以四個面向形塑台灣當代藝術的獨特樣貌。
「新觀點共享平台」由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與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鐵志共同策劃,共舉辦了十七場(含兩場展前講座)台北與全球藝術界重要代表及深曉城市規劃、時裝、設計和音樂的業界人士主講的講座。焦點講者包括和各家頂尖畫廊代表、藝術家及藝術界名人,當中包括: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厲為閣共同創立人布賴特.格文(Brett Gorvy)、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傳奇攝影師植田正治的孫子桝谷裕、藝術家王雪冰、周力、王淑鈴、林明弘、貝爾納.弗里茨(Bernard Frize)、奧斯卡・穆里略( Oscar Murillo )、王三慶、夫智鉉、趙剛及克里斯多夫.勒.布倫(Christopher Le Brun)、以及法國概念藝術家及電影製作人 Item Idem ;還有深曉台灣文化的思想領袖:VOGUE Taiwan 總編輯孫怡、「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黃聲遠、忠泰美術館主任黃姍姍、藝術修復師蔡舜任,與嘻哈音樂製作人及 「新樂園音樂」共同創辦人剃刀蔣(蔣行杰)。
延伸閱讀:
從藝博會群起看台灣藝術產業 第二屆台北當代會前觀察
2020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國際藝術匯聚台灣
2020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預展現場直擊!非池中嚴選11件必看作品
202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亞洲畫廊以高度藝術價值呼應國際趨勢!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06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4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17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博會時事觀點藝術博覽會的競合:亞太區域脈絡下ART TAIPEI的獨特地位 (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03|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編輯整理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