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

對於視覺日常的再詮釋 林致維《旅繪•臺灣》發表於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旅繪•臺灣林致維水彩生活

2020-01-31|撰文者:林侑澂

林致維 LIN Chih-Wai,《高雄—新濱老街廓》,2019,水彩,57x38cm。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當進入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旅繪•臺灣》的展覽之中,相信多數的觀眾得到的是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展出的作品有別於受學院訓練者的慣性,而是帶有著藝術家林致維濃厚且明確的辨識性。取材自生活與旅行的一系列水彩作品,呈現出了林致維對於生命的觀察與體悟,也同時以創新的方式,再現出了當代台灣人在視覺日常方面的共同記憶。
林致維 LIN Chih-Wai,《能高越嶺道—森林》,2019,水彩,38x38cm。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藝術家林致維出身自理工背景,現職也是一位工程師。從青年時期就對於繪畫抱持著興趣,卻一直未有機會正式習畫。直到了大學三年級時,一次在圖書館看見畫冊的經驗,成為了林致維藝術自學的起始點。就從「自己動手畫畫看」這樣的念頭開始,林致維透過長時間的技法實驗和視覺觀察,一步一步地累積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林致維 LIN Chih-Wai,《高雄—千光路的山城聚落》,2019,水彩,57x38cm。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在最開始自學的階段,林致維以相當直觀的方式把看到的形象與顏色畫出來,也靠自己慢慢奠定了對於材料運用的基礎。卻也漸漸地發現,單純紀錄式的風景再現,似乎少了什麼?林致維開始感受到,若是要想表達出藝術家的個人特質和感悟,攝影式的畫法並不適合自己。於是林致維開始嘗試著使用感知色彩來替換客觀的自然色彩。演變至今日,林致維的繪畫步驟,基本上可以視之為一種追求視覺色彩與知覺色彩平衡的過程。或者是說,一種借用描繪客觀的對象物,重新定義感受方式的過程。
林致維 LIN Chih-Wai,《基隆—正濱漁港》,2019,水彩,57x38cm。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在林致維所建立的視覺語彙中,首先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相的運用。環境色(光線)的交錯,讓本應該衝突刺眼的色彩搭配,有了相融的可能。在看似飽和純粹的色相之中,林致維的用色讓觀眾們感受到了彼此影響的軌跡。提供了一個感受世界的方式,在寫實的基礎之上,精準地加入了創作當下的心境感受。
林致維 LIN Chih-Wai,《鹿港—勝豐吧》,2019,水彩,57x38cm。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與古典水彩「濕中濕的暈染技法」不同,林致維的在技法上選用了完全的「縫合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顏料的鮮明感和通透感。這樣子的畫法使得每一個色彩的特徵被強化,讓彩度與明度的對比更加地明確化,形成了強而有力的視覺感。值得注意的是,林致維並不是一昧地使用鮮明的色彩,而是在彩度較低的部分做出了精確的層次,讓跨距極大的色彩互相支撐。林致維同時也善用水份的乾濕落差,疊加出充滿筆趣的邊界,與保留的打稿輪廓線相互加乘。賦予了應該在畫作完成後消失的輔助線,另一種新的樣貌。

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旅繪•臺灣林致維水彩生活
REACTIONS
喜愛

10

好美

6

4

5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