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撰文者:王玉善
「人好多」、「樓下大排長龍」、「這間好滿,等等再來好了」、「我現在匯款給你」。上述這些字詞是記者穿梭在本次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ART TAICHUNG)貴賓預展時,較常聽見的聲音(當然偶爾還是有些展間會有空檔)。不過不得不說,整體而言,在VIP預展的時刻,看展的人確實很多。根據官方的資料16日的開幕吸引逾2000位貴賓等相關人士,而有些參展的畫廊私下統計的部分,確實當天光一個展間,就有高達近一千人的觀看。
觀展人潮。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可見人潮是有的,那買氣呢?部分展商在當天有50萬左右的銷售額度,再好一點的有100萬左右,更好的達450萬以上。而究竟這60家來自台灣與國際的畫廊有什麼內容,可以吸引到觀眾們的佇足呢?或許與本次大會結合產官學的策略有關,吸引到部分人士想來一探藝術新秀的內容;又或者是在疫情之後,畫廊們帶來了許多的新作及優質內容給予我們。
不過藝術品的消費心理因素多元,在此就先暫時不多加敘述,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台中藝博自2013年籌辦至今,其已經作為一個扶植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平台及品牌,並將部分國際藝術形式帶入台中的一個管道,讓藝術豐富我們的生活,也拓展購藏藝術品的可能客群,畢竟飯店型博覽會是展現作品與生活空間結合的良好契機。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們也可以發現展商們在選件標準上的考量有所轉變,逐漸增加許多具有潮流、設計感、動漫風等相關內容,給予藏家更多的選擇,顯示了消費族群似乎日趨轉變,或者是品味的變革。
伊日藝術計畫(展間0801)一如往常在空間上帶給觀者驚艷,並結合香氛,提供舒適的感官體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多納藝術(展間1105)展出韓國藝術家盧淳天的雕塑,其作品依據不同空間及視角而有豐富的視覺效果,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設計、時尚、動漫交錯下的美學思維
藏家年輕化的趨勢一年比一年明顯,抑或者是收藏品位的走向越來越新潮,也會反映在展出的部分作品裏面,同時也顯示了某一個年份區間人們的時代精神與回憶,畢竟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從來不曾間斷。雲清藝術中心(展間0912)展出豬羽 真由美(Inoha Mayumi)作品,其為日本的設計師,對她來說創作是一個將自我抽離出現實世界的出口,並將個人的世界觀詮釋於畫面上媒介,如其試圖將動漫、插圖、繪畫等相關視覺語彙,調和於畫面之中,讓日式感的圖案與西方的符號及構圖相融合,一方面挑戰了當代繪畫的表現曲度,同時也展現了其延續「超扁平」之後的繪畫觀念,構圖相當的有趣。
雲清藝術中心(展間0912),展出豬羽 真由美(Inoha Mayumi)的作品。圖/雲清藝術中心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入谷畫廊(Gallery Iriya Tokyo,展間1111)帶來大隅秀雄(OHSUMI HIDEO)的雕塑創作,該件作品可說是本次展會的亮點之一,作品以看似不規則幾何結構,搭配剛硬的線條來塑造出動力裝置,在只要有風的情況之下,或者人為提供的部分傳動來源,其就會開始進行轉動,轉動的過程及表現出來的動態力學相當的輕柔,並與金屬本身的質感相互輝映,就如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試圖捕捉來自內心的風,展現靈魂對於生命變遷的坦然、平靜,相當的動人,而藝術家也曾於台灣的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展出過。
入谷畫廊(Gallery Iriya Tokyo,展間1111)帶來大隅秀雄(OHSUMI HIDEO)的雕塑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多納藝術(展間1105)帶來王寶慶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以兩種可以各自獨立的作品組件進行拼接後(上方雕塑與下方裝置),塑造出看似平面裝置,但卻又具有三維度視角的風格形式,而這些被錯落於作品結構中的當代卡漫、公仔,部分陳設於看似古典西方構圖的場景裏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沈思。同時在這個看似古今穿插的雕塑結構與工業化後的消費性物件裡面,隱約的揭露了資本主義之下的人心信仰轉向與環境議題,值得我們細膩品味。
多納藝術(展間1105)帶來王寶慶的袖珍雕塑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大象藝術空間館(展間1006)呈現藝術家黃贊倫的作品「器官」系列,黃贊倫的作品風格極具個人語彙,該系列作透過廢棄主機板、樹脂、油彩、銅箔進行創作,一方面挑戰了繪畫在平面中的發展性,同時也結合了人文、科技、社會議題在時代變遷中的反思語境。「器官」系列先以電腦將一個虛構的人物肖像建構出來之後,進而透過古典油畫的技法將虛構的人物肖像描繪於作品上,讓畫面看似真實。而電腦的虛構與觀者眼中的真實定義形成一種對比性,呈現哲學與生命上的思考維度。
大象藝術空間館(展間1006)帶來黃贊倫的「器官」系列。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大象藝術空間館(展位1006)。圖/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潮時藝術(展間0913)帶來崔永嬿的雕塑作品,其作品形象鮮明,以看似難以進行各種表演動作的矮小人物,奮力呈現許多不同的姿態,看似詼諧有趣,實則連結者許多人們心中在社會現況中所遭遇到的處境與情感。而這種結合工藝美學與當代卡漫式的雕塑形象,也連結著資本主義之下,大量生產與消費品味轉換後的潮流更替及雕塑紀念碑性的象徵意義轉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與研究。再者,藝術家在今年也會有個展的發表,將可以看到她更多的想法與觀念。
潮時藝術(展間0913)帶來崔永嬿的作品。圖/潮時藝術提供
索卡藝術.台南(展位1103)展出王挺宇2020年的新作《光之先行者-太陽王》,作品有其它組件可自由裝置於雕塑上。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精微、寫實、細膩風格持續受到關注及喜愛
技法精湛與細膩的視覺感,長時間為亞洲文化圈所注目的焦點,同時每年依舊有許多藝術家在此風格中持續的自我創新及突破,且不論是在哪個年齡層,也都有一定的客群追逐著這些觸動人心的筆觸、構圖、雕工、結構等。本次首都藝術中心(展間0805)展出李霽洵的「寧靜日常」系列作品。她的作品特色鮮明,總是在視覺當中帶有一股衝突的美感,特別是隱藏在膨漲、不規則遮蓋物之下的章魚與人類身軀、腿部,層層交疊融合的細膩雕刻樣貌,帶給觀者深刻的印象。再者,作品也展現了創作者對於性格美的追求,以及自我心境的投射,讓美醜之間的疆界被跨越,同時也突破了插畫性與雕塑二元之間的絕對關係。
首都藝術中心(展間0805)展出李霽洵的「寧靜日常」系列作品。圖/首都藝術中心提供
首都藝術中心(展間0805)。圖/首都藝術中心提供
大雋藝術(展間0908)展出中國知名70後的當代藝術家王曉勃的新作「沉浮」系列,他的作品畫工極度精細,尤其是從主體人物到中景的水波、枝葉、遠景中的雲等細節,都可見透明感中帶有收放自如的筆觸,以及豐厚的層次肌理,讓母題與子題之間的互動性可以被完整的歸納在一個畫面之中,視覺不過於緊張,也不過於鬆散,甚至是看似輕鬆詼諧有趣。「沉浮」系列為王曉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脈絡之一,畫面中的豐腴女子是與藝術家合作多年的模特兒,主要藉由肥胖女子的各種姿態,來傳達自我對於社會的期盼,以及對於人生價值判斷上的哲學思考。
王曉勃,沉浮No.49,油畫,2020年。圖/大雋藝術提供
大雋藝術(展間090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敦煌藝術中心(展間1016)展出陳珮怡近期的新作,她算是亞洲地區描繪貓形象相當精湛的藝術家,同時也受到廣大的熱愛與歡迎,在超精細寫實的筆觸結合昂貴的岩彩的運用下,讓視覺中的貓咪栩栩如生,甚至是背後的地毯也看似具有3D的效果,足見藝術家對自我創作嚴謹的要求。而在這個看似混合了中國、中東等相關地區文化圖騰的背景中之超現實領域,存在著一個從容愉悅的貓,不禁令人會心一笑,也可見平日藝術家對於貓臉部神韻的細膩觀察與再現。
陳珮怡,玩樂過後,65.2x45cm,紙本岩彩,2019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敦煌藝術中心(展間101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青雲畫廊(展間0813)展出張凱洋2020年的新作,透過古典的技法的細膩寫實,描繪出超現實魔幻風格。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經典、永恆、雋永之光
除了上述風格比較前衛,或者跨域的形式以外,有些展商也帶來了經典、雋永風格的作品,這一類的藝術作品從過去至今一直都有特定的客群關注,並且創作內容並不會隨著時代潮流而有影響或調整。藝時代畫廊(展間0803)展出中國知名雕塑家高孝午的「再生」系列作品,高孝午擅於透過具有生命象徵的符號,如枝葉、花朵,與動物、昆蟲等主體,相互結合,表達一種對於萬物的關懷,以及靈魂力度的闡述。同時也藉由串聯於雕塑主體,蜿蜒轉折的線條與斑斕的金屬鍍色,打造多元的觀看視角,並將氛圍散發至所處空間中的環境及場域,建構出不同的觀看機制,將三維感知觸及四維空間。
藝時代畫廊(展間0803)展出中國知名雕塑家高孝午的「再生」系列作品《再生蝴蝶》。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涵藝術經紀公司(展位0806)呈現大陸知名藝術家岑龍的作品,岑龍關注少數民族及普通人民的生存狀態,在他的題材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於生命的關懷。在作品的呈現上,可以看到他透過厚重兼具流動感筆觸,與抽象幾何狀的塊面調配,精準地掌握人物、動物的形象,以及動態感表現,同時也衡量了整體構圖布局之間的節奏與光源,讓觀者可以在舞台式的鋪陳之中,於各處細節裏,細膩地感受到藝術家的真摯情感。
岑龍,星空(局部拍攝),油彩,120x100cm,2019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涵藝術經紀公司(展位080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99°藝術中心(展間0811)呈現前輩藝術家黃歌川的作品,黃氏對在戰後的台灣美術運動貢獻良多,如在50年代末期與劉其偉、王藍、席德進等人共創「中國水彩畫會」;與黃君壁、傅狷夫、朱德群等人共組「中華民國畫學會」;與楊英風、陳庭詩等人共創「中華民國版畫學會」,並以「冰裂紋蠟染畫」系列聞名藝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次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ART TAICHUNG)作為疫情妥善控制之下,台灣第一個舉辦的藝博會,確實吸引到許多人的注目(在第二天的展覽中部分展商看展的人次依舊有近千人),特別是在國外展商較難以前來的情況之下,依然可以發現在地民眾對於藝術的熱愛與支持,而許多展商也盡可能帶來藝術家們近期較新的創作,提供給與觀者最新的消息與視覺性。大會本身也透過結合實體與線上展示的共行策略,提供藏家最便捷的選件路徑。同時在邀請官方進駐參展的情況之下,也協助了藝術家們被看見,並與商業媒合的機會。台中藝博會在今日藝博會眾多的情況之下,持續扮演著扶植本土藝術發展的重要角色。
展間1012呈現了臺灣畫廊發展史的相關文獻,供民眾了解台灣藝術的發展面貌。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獎項「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邀請了十年來的得獎者共同展出,提供更多媒合的機會(有些技法細緻且價格很實惠),展間位於0703。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曾經得獎者張蓉鏡的最新膠彩創作。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2020藝術新生特展區(0706、0707展間),作品風格活潑有趣。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中山青年藝術獎得獎者蔡函庭新作。圖/轉自函庭藝術工作室
中山青年藝術獎展區(展間0703),有些風格細緻且價格很實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地點
台中日月千禧酒店(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77號)7F至11F
▍貴賓預展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下午3時至晚上7時
▍公眾展期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晚上6時
網站
▍2020 V ART TAICHUNG線上實境展覽
入口網站
線上展覽時間
2020年07月18日(星期五)中午12時至
2020年07月31日(星期五)晚上23時59分止
REACTIONS
6
2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第三屆WHATZ藝博 以重生之姿分享藝術的多元性 實踐初衷與展望
從媒合到共創 2022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呈現的文化意圖與另造的美學途徑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ART TAICHUNG 2021 台中藝術博覽會 週末假期第一天,多元媒材呈現豐富展會;藝術講座探討版畫與NFT熱潮
2021-12-04|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54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ART TAICHUNG 2021 台中藝術博覽會 畫廊行銷策略的轉變,呈現中台灣收藏品味的巨幅跨度
2021-12-06|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