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撰文者: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已邁入第三年,今年報名件數踴躍,參賽作品涵蓋都市、景觀、建築、室內、展示、藝術等不同類型,其中,生態環境與光藝術創作類的報名件數更是大幅提升,凸顯在生態與藝術領域中,對光環境議題的討論,逐漸受到關注與重視。
「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評審團歷經二個多月的初選與複選會議後,就設計概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四項評分標準,最終決定由「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總統府」、「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汀甫圳通學巷」及「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共七件作品進入決選。
今年入圍決選的七件作品,有以古蹟建物照明為主的總統府、新港奉天宮、大溪老街建築群,也有如河樂廣場、汀甫圳通學巷的公共工程景觀照明設計,同時亦有重視生態環境關懷的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以及以光為媒介的藝術作品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在古蹟照明中,「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以微型光學無段變焦投光技術抑制眩光,並透過精準的光學運算,使神龕的玻璃面不反光,媽祖頭戴的垂簾也不在臉容留下陰影,讓信眾在參拜同時更能清楚凝望媽祖的臉龐。總統府的照明設計以凱道整體的光環境作為思考,並透過跨部門協調減光,照明設計呼應大地入夜的作息,隨著夜幕低垂亮度比重逐漸下降,深夜則保留塔樓微光,以細膩的轉場變化,溫暖地陪伴人民,透過光呈現總統府與民同在的民主象徵。
總統府的照明設計。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大溪歷史『光』廊道」由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武德殿等歷史建築所組成,大溪作為桃園最早發展的城區,除了老街的觀光,其建物更具歷史意義,藉由燈光語彙凸顯在地人文底蘊,並以低光源尊重動植物的生物特性,營造一個人文與自然共存的光環境。
「大溪歷史『光』廊道」。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前身為中國城、現為台南最大親水廣場的「河樂廣場」,其建築設計大膽地保留遺構的原貌,夜間美學則奠基在減法照明之上,從廣場的上層至下層,選擇不同的照明對應方式,兼顧點、線、面、塊的佈局,並以冷暖不同色溫的照明,營造出不同的感受與氛圍。「汀甫圳通學巷」著力與在地居民溝通,改善汀甫圳原先違建加蓋、私設菜園等問題,扭轉「後門大水溝」的印象,並結合交大部分校園邊界的閒置綠地,透過夜間燈光導引,成就了一條友善鄰里的綠蔭美徑。
河樂廣場。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有「上帝的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不僅是台灣最深山的原住民部落,同時也是台灣最後一個供電的部落,有「黑暗部落」的稱號。文明電力帶來便利與舒適,但其藍光也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昆蟲大量死亡。清大周卓煇教授團隊與司馬庫斯合作,以開發無藍害纇燭光OLED取代部落使用的LED燈,並結合天然朽木製成的燈罩,融入自然景觀,營造一條彷若夕陽餘暉般的小路。無藍害的類燭光與部落「人與環境共生」的理念相符,降低對生態的衝擊,也恢復部落與生態和平共處的關係。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趙宇晨攝影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是今年入圍決選作品中唯一的光藝術作品,位於商業空間中的「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依循著室內天井而設計,藝術家以一座結合光線跟空間上下動線的作品,借用室內自然照明光線,轉化成作品的色彩,並於夜晚運作動力燈光裝置,除了回應獨特的空間特色,也讓訪客在不同樓層及不同時刻穿梭之餘,體驗獨有的個人感官經驗,以及光與空間交織的美感。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使身在國外的評審委員周鍊與夏鑄九老師無法返台開會,但二位評審皆透過視訊的方式參與會議,與光環境獎的委員們一同評選出這七件入圍作品。後續評審團也將實地至入圍作品現場進行評選,透過設計師的現場說明,實際了解設計理念,並召開決選會議討論得獎名單,將於今年12月11日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大獎得主!更多「2020台灣光環境獎」資訊,請詳「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
評審團合影(由右至左-薛琴、郭中端、吳瑪悧、官政能、李乾朗老師)。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REACTIONS
1
2
0
1
0
熱門新聞
1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時事觀點2020台灣之「光」揭曉! 總統府 河樂廣場 大溪歷史光廊道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獲台灣光環境獎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人與自然和平共生 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2020-12-14|撰文者: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62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0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