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策展徵件

《象形不會意》 邀您探索自然與造物之辯證! 「2021臺南新藝獎」主題/得主/空間/邀展藝術家 美術館級卡司一次大公開!

臺南市文化局臺南新藝獎象形不會意臺南藝術博覽會

2020-12-01|撰文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21臺南新藝獎」主題展覽《象形不會意》將於明春3月18日至4月18日於10家畫廊空間同步登場,另3月12至14日舉行的「2021臺南藝術博覽會」,則將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帶來眾多令所有藏家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在香格里拉臺南遠東國際大飯店對藝術的大力支持贊助下,去年新藝獎3位得主潘勁、張郁田及張靜雯 及今年新藝獎3位得主葉仁焜、李迪權及葉治伸更將以一人一間展間的規格參展。此外也值得一提的是,明年新藝獎更將於臺南老爺行旅同步舉辦「展外展」,除了提供本日見面會場地茶點,老爺行旅更特別贊助策展人與藝術家住宿及展外展的展場空間,對於藝文活動的支持可說是不遺餘力。有關明年新藝獎最新訊息,歡迎持續鎖定「Next Art Tainan臺南新藝獎」粉絲專頁

【象形不會意】

「象形不會意」意味著大自然之所在是無所明示的,人們需要靠著造型-文字、造象-圖像、造物-容器和造聲-樂音,來推敲自然之巧妙。同時,道德經之「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似乎也指出自然是採集有窮時、卻探測無止盡的。藝術家們既憑恃大自然而從中取材,也對它盡其探索之欲。人們渾然不覺自然之始終,卻憑藉創作者的擬仿來理解它,是藝術的「象形」技法。本次台南新藝獎的展出作品,以對比的方式編組,透過藝術家們對自然及人設環境的造物創形,將「不會意」的辯證性呈現出來。
張皓甯,《解域-圓周運行》,三頻道錄像 6分01秒,2019。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張皓甯
的創作常跟無垠時空的測量和數據的計算模式有關,在數位空間中,虛擬形構、陰影和實體物彼此交錯,時空看似可以無限延展、壓縮、翻轉,而影像則曖昧且虛實難辨,無可觸及。和張皓甯數位的形構和時空測量相對照的,是鄧堯鴻暗示來自大自然節奏和尺度,以及植物種子、根莖、竹子節次或蟲魚羽翅聯想的裝置藝術。鄧堯鴻的作品予觀眾時空有形貌、歲月有始終的感覺。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看似對比強烈,但卻都蘊含著測量的內涵。
梁廷毓,《斷頭之河》,錄像裝置,依場地而定,2019。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梁廷毓
的錄像作品記錄了藝術家追溯家鄉地理中,原、漢、客衝突的歷史、族群和信仰關係,以田調、採訪、問卜等方法追蹤完全沒有文獻的殺戮事件。而透過對紀錄方式的編輯,呈現因特殊地理形勢造成不同族群的競爭,以及資源搶奪的歷史。影片彷彿在這些地形上讓亡靈、神祇和傳說現身。對應於梁廷毓作品中無以名狀的山河,華安瑞的攝影作品則提供了極為沉靜的自然。他的作品不在於頌讚奇觀,而是一般人熟悉的地形和植被之截取,透過暗房的無數次試驗,呈現的每件都是單一的結果。華安瑞以細緻層次的地景紀實,提供人們無雜念地與大自然相遇的片刻。
李迪權,《煙霧中20》,木刻版畫,140cm X 90cm,2020。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版畫藝術家李迪權賦予木刻作品向來的政治動員和宣傳之身分,創作者與他的夥伴持續以行動支持和聲援爭取自由的社會運動,並在現場以各種尺寸的版畫做為行動的意象。版畫在西方和在台灣藝術史中都隱含著政治立場的喻意,做為藝術品和展示物件有靜有動,也正反映了當下的世界公民對於各種人道問題的關注。在此全球躁動之際,世事的因果緣由充滿了謠傳和臆測,洪東祿近年的作品則以特殊的角度,再現易經卦象和預言圖像。在平整中辨識移動,在變異中探索規則,是藝術家對萬物變化和權勢浮沉,都自有其規律的詮釋。兩位藝術家以動靜相互對照,共同祈求時局的安靖。

臺南市文化局臺南新藝獎象形不會意臺南藝術博覽會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