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撰文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郭柏俞+佘文瑛(太認真),《There is no Chinatown》,語音導覽、聲音裝置、軟質雕塑、霓虹燈、鋁版印刷、服裝打版、移民物件,空間裝置依場地而定;語音導覽裝置:全程33分41秒,2019。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郭柏俞+佘文瑛(太認真)對空間具有高度敏感性,他們的裝置作品取自駐村、駐站的各種史地、社會資料和田調所得的素材。創作的方式既是對環境的觀察和現象的再現,也透露了創造安居環境的願望、仿製和融入自然的技藝。楊茂林近年的作品從童話延續到各類物種的創造,是奇幻生態的想像,同時也是人們對各類動植物產生相互依伴或競爭對手的投射。兩組創作者呼應出因人的喜好而調節自然和模擬生態,產生的美學技術。
李欣芫,《一池水、一群錦鯉、敲》,竹管裝置、雷射切割、聲音、行為,尺寸依場調整,2018。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李欣芫近年的創作能量從視覺藝術延伸到表演性和聲音藝術,特別是從地方的歷史空間和檔案記憶,抽取元素所做的行為藝術。除此之外,李欣芫也以收錄在地產業和資源採掘的聲音,替觀眾擴大了對空間環境的感知。藝術家Kate Strachan的專長為陶材質,既發展高創意的功能性器皿,也有觀念性的當代藝術創作。陶的材質樸實,但Kate的藝術實驗卻能從陶土中創造出極細緻且感性的視覺觸感。兩位藝術家有層次地運用空間,營造視覺、聽覺和啟動身體感的空間串聯,提供觀眾有別於一般畫廊的參訪體驗。
葉仁焜,《理想生活-下雨的時候》,水墨 膠彩 銀箔 畫布 絹,90×160cm,2020。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葉仁焜近期作品呈現界於風景畫和卡漫設景之間的自然,既有西方風景畫的構圖,也有東方林園造景的聯想,同時又有超現實主義的空間感,似乎是對人們之於生態各種幻覺的嘲諷。蔡芷芬是掌握多種媒材的藝術家,創作各系列皆在翻轉風景題材的傳統,反思人們如何憑藉、依賴和模仿自然界的情境,試圖和環境取得和解和合作的關係。兩位藝術家皆呈現人類入住的世界裡,對山林的仿擬,突顯人們對自然矛盾的情懷和既渴望又消費的方式。
廖昭豪,《A Place》,紙漿、波浪紙板、壓克力顏料、色紙、鉛、石膏,依場地而定(15件作品排列)/作品尺寸與現實物件等大,2019。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廖昭豪的作品在展覽空間中再現人為工程和技術介入的特殊視角,是對改造環境、規範行為的另類詮釋,也同時探索了藝術史以來持續做為辯證的仿擬技術。廖昭豪針對展場的裝置,也是藝術稀有性和日常物件辯證性的開啟。也關乎介入的議題,藝術家葉怡利的陶瓷雕塑的創作,是對瀕臨危機的生態之喻示,除了以詼諧的方式描述物種面臨的危機外,也以局部的現成物、工業和商品的組合,來反思人造生態裡交錯的生產鍊和商品美學的議題。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6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