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攝影特展現代藝術

從打狗港到煉油廠!高史博推出「畫框裡的高雄」線上展 精選作品穿梭古今打狗地景

印象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約翰.湯姆生陳水財畫框裡的高雄

2021-06-1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約翰.湯姆生攝影的打狗港,1895,紙質,19.7×30cm,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高史博「大高雄歷史常設展」聯手台灣創價學會、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能量,更新展區21張精選畫作。圖/高史博提供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自推出「大高雄歷史常設展」第一區「印象高雄」以來,因為該展以偏光鏡展示方式呈現典藏老照片獲得好評,今年在疫情影響下,休館期間更新展示21幅精選藝術家作品,並同步推出《印象高雄線上展》,讓民眾可在線上與線下看見不同時期的高雄風光。
《印象高雄線上展》以「畫框裡的高雄」為主題,從高史博典藏品聯手台灣創價學會、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典藏能量,挑選從19世紀末迄今,21位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如約翰.湯姆生、石川寅治、張啟華、廖繼春、小澤秋成、劉欽麟、陳文龍等,從作品旅讀高雄的人文地景。
【延伸閱讀|高美館歡慶開館25週年! 雙展覽《南方作為相遇之所》、《2019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構築南方文化風景
高史博《印象高雄線上展》網頁。圖/高史博提供

廖繼春 ,有椰子樹的風景,1931,油彩、畫布,78.5 ×98.4cm,所藏館舍: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張啟華,旗后福聚樓,1931,油彩、畫布,79×98.5cm,所藏館舍: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畫框裡的風景是攝影家、版畫家及畫家用鏡頭或彩筆,捕捉剎那間的高雄,從19世紀末迄今,化成一幅幅永恆的歷史記憶。高史博常設展投射出藝術家眼中不同時期的高雄風光,每一幅作品訴說著高雄多姿多采的地景意象,海港、鄉野、古厝、工廠,從蒼海到群山,連朝接夕,在不同主題視角背後是高雄藝術量能與地方歷史的交互脈動。
畫框裡的風景除了縱向地依時間年代播放,亦橫向地梳理在南部藝術發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關鍵人物,彼此的創作風格與生命歷程交融並蓄,在高雄歷史的發展脈絡下共築充滿南方溫度的台灣藝術軌跡,為高雄的歷史留下鮮明雋永的影像印記。
高史博館長王御風表示,特別感謝身為行政法人夥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對於印象高雄線上展的特別支持,添增整體豐富度,高史博地方學研究資源豐沛,官網逐步更新與建置學習資訊版塊,除了推出《印象高雄線上展》,同時數位化高雄文獻、高雄小故事、研究成果等,更新增「高雄學影音專區」、「線上建築導覽」、「展高雄系列展覽專刊」,讓民眾在家時也能輕鬆瀏覽博物館、閱讀高雄地方學。
【延伸閱讀|高美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貨真價實的寫生台灣 底加丹力
顏水龍,高雄港,1958,木板、油彩,65×91cm,所藏館舍: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圖/高史博提供
蔡水林,月夜,1982,水彩、紙,57×77 cm,所藏館舍: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馬白水,〈澄清湖〉,1984,彩墨、宣紙,50.5×61 cm,所藏館舍: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陳水財,煉油廠,1979,油彩、畫布,53x73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高史博提供

印象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約翰.湯姆生陳水財畫框裡的高雄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