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以培育新興科技藝術家為目標,連結國際網絡,提供整合性資源並媒合跨領域合作,陪伴及協助獲選者將實驗構想落實為創作。今(111)年以「默示前夕(Apocalypse Eve)」為主題徵選實驗創新團隊,經兩階段審查,共有4組傑出藝術團隊獲選,包括知覺野人、許巽翔、宮保睿及顧廣毅,成果預計於下半年呈現。
有鑑於現今全球疫情與俄烏戰爭的發展,人們處於變動及不安,主題「默示前夕(Apocalypse Eve)」取自「默示(Apocalypse)」的希臘文,原意是揭開面紗、發現等,象徵即使面對不安,創作者更願意去揭開、發現與創造,如同科技藝術是整合科學、工程、藝術與設計等複雜創作。獲選的4 組團隊分別著眼於人類感官、地景圖像及氣候災難等議題切入詮釋。
獲選作品簡介
「知覺野人」《似人非人—電幻真實解放》從電知覺中得到視覺、聽覺創作上的靈感,以「舌板電擊啟電器」探索大腦,引導觀眾從電知覺與五感的矛盾中,反思真實與幻覺。
許巽翔《Microstructural Machine》以諾貝爾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提出的泡泡筏(Bubble Raft)實驗模型為延伸,預計建構一件實時動態的泡泡繪圖機器,以機器學習原理,描繪出人類世界未來地景及外星地景圖像,探討人類文明與環境疆界的關係。
知覺野人《似人非人_─_電幻真實解放》。圖 / 文化部提供。
許巽翔《Microstructural_Machine》。圖 / 文化部提供。
宮保睿《第六感官計畫:生存練習》探究人類痕跡器官之有用/無用性,與人類本質性存在的提問,彰顯人類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對於未知感官的期待與失去已知感官的害怕,而展開對於第六感官的想像、開發與練習。
顧廣毅提出的《水之眾神》,針對海平面上升、淹水、豪雨等災難,進行科學與文化兩個面向的研究調查,探討氣候災難中人性、慾望及情感的流變,並透過推測的未來情境,引導觀眾省思自身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本計畫除聚焦扶持4組團隊,亦辦理講座及工作坊,引進世界頂尖科技藝術創作者和研究者,激盪更多科技藝術想像和對話,回應社會樣態。更多活動內容請至臉書搜尋@AND.Taiwan(https://www.facebook.com/AND.Taiwan/)。
宮保睿《第六感官計畫:生存練習》。圖 / 文化部提供。
顧廣毅《水之眾神》。圖 / 文化部提供。
REACTIONS
1
1
0
0
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9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4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2023 Taipei Blockchain Week 「她Ta Zhi Dao」藝術工作坊:《綻放之聲》 From Blooming Voices to Vibrant Visions
2023-12-02|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GALERIE OVO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