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4-06-20|撰文者:林怡秀

確認自己的連續性這件事,其實是每天都在做的,如果缺少的話,就會有自己好像缺少了一部分的不安。人類不是有可能會將「為何我是我」的這件事,藉由建築與都市沒有改變而來確認的嗎?
—藤森照信(Terunobu Fujimori)

以建築家藤森照信為首、路上觀察學會成員松田哲夫(Tesuo Matsuda)、林丈二(Joji Hayashi)、南伸坊(Shinbo Minami)為講師的路上偵探團首次在台北進行工作坊,其成果展現於北美館「未明的雲朵 一城七街」展,而藤森一行人所沿用的方法學,最早是來自今和次郎(Kazujiro Kon)所發展出的考現學。1923年,身為日本大正末期風俗學暨建築學者的今和次郎,在關東大地震中目睹了城市的大範圍毀滅與重生,在這樣的背景中他開始進行現代都市居民的行動研究,對都市生活進行觀察與收集,並與吉田謙吉(Kenkichi Yoshida)共同出版了《考現學採集》。

1960到1970年間,東京街道面臨激進現代化與安保運動等多重外部因素的改變,都市的劇烈騷動有如一場小型的關東地震(赤瀨川原平語),東京的地貌在這段期間不斷變化,間接催生了赤瀨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藤森照信等人在1968年組成「路上觀察學會」。不同於當時帶有巨大野心,希望一口氣建設起嶄新都市空間的建築學派,路上觀察學會將目光投向各種物件,以巷弄田調的尺度進行有關時間性的思考,著眼於物件、空間與它們被使用的方式,在人為與時間過程中產生什麼變化,「思考建築物以外的事情」成為藤森照信經常掛在嘴邊的行動信條。

台北另一端的立方計劃空間也展出黃孫權與複島團隊,於高雄旗津花費兩年時間進行深入田調與訪談的成果「錄地景」。做為南台灣第一個西化開港的島嶼,旗津擁有南台灣第一所公校、第一支打敗日本少棒的本土少棒隊、第一個興建西方教堂與西醫醫院……而在高雄市中心移往鹽埕、歷經不同政體與現代化的影響後,旗津的發展方向快速地被轉換,至今連當初擁攬高雄最繁榮的洋貨零售與美式酒吧中心的鹽埕,也隨著產業結構與政策改變而顯老矣。「錄地景」計畫包括個人生命史與地方史、地景的記錄,由工作坊與訪談開始,收集能代表社區、地景的老照片,進而尋找當時留影的人與實際地點,以影像及文字的方式對照都市的變化。這個 計畫也令人想起2010年以色列攝影師Amit Sha’al在其「Altneuland」(註)系列中,收集1926年到1979年間的以色列黑白老照片,他帶著這些照片重新回到影像中所記錄的地點,以更寬的鏡頭尺幅拍下疊合在彩色現實中的過往影像,Amit Sha’al描述:「在某些地方,看起一切彷彿未有改變,但這個國家的政權已經移動了這些建築原本的目的,照片中黑白的人物也被間接地移植到今天的現實中。」這樣的作品描述出三種不同的時間:黑白照片中的過去、彩色照片中的現在,以及在這兩張照片之間所經過的時間。而其中所指出的「第三種」時間並非視覺可企,而是關乎精神與情感層面、透過兩段時間之間所發生的變化形成的知識書寫。


附註:Altneuland=Old-New Land,希伯來文,來自猶太復國之父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1902年於德國萊比錫出版,描述希望在以色列土地上創造猶太復國主義的烏托邦小說。

圖說::「錄地景」作品《鹽埕鐵道理髮店 謝阿姨》,理髮廳4、50年來營業形式上沒有什麼差異,仍舊是燒木材煮熱水,在洗手台上幫客人洗頭。雖然鐵路辦公室搬走了,但這些員工仍舊習慣回來這裡理髮。


REFERENCE

今藝術首頁
今藝術雜誌試閱版

北美館未明的雲朵 一城七街都市空間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小世界」圓滿閉幕,北美館公布第14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2024-03-2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5

焦點新聞

【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都市空間如何「看得見」?談彡苗空間實驗《花磚聚落》

2019-09-06|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