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鐘永和-台灣鄉城素描 ─ 1980〜1992年台灣鄉城人文景觀

鐘永和台灣鄉城素描

2010-04-02|撰文者:鐘永和

近觀台灣社會生活發展現象,在經濟迅速成長進步下,帶動了社會繁榮、生活富裕,受到國際視聽矚,尤其是政治、社會、文化因經濟成長,發展出一種特別的民族熱情,而產生一些生活困擾。生活中的疏離、功利、現實等現代文明症十分普遍,當然熱情、溫馨、善意仍廣泛存在,這種種的社會現象,皆是傳播媒體報導的題材,攝影因而展現多元性的訊息傳遞。

八O年代報導攝影正興起,披露許多人文軼聞,和社會事件,帶給攝影很大的激盪,更多的攝影者投入此行列。隨著世界潮流和我們的社會進步,攝影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新啟所謂的心象、純美術、觀念等,及長久以來一直仍然受人喜愛的沙龍攝影,這樣蓬勃的攝影風氣,是值得喝采的,如何正視攝影的理念,是從事攝影的工作者所應深刻體察的,才不致於將攝影停留在記錄而已。

個人開始投入攝影,是民國六十九年左右,那時的意念是透過鏡頭,真實的去面對人和生活周遭的體驗。起先做自由攝影,到台灣各地鄉村獵影,捕捉一些風土民情的影像,這一晃就是三年的光景。三年的自由攝影工作,啟開我視野,寬闊了胸襟,體驗到生活種種現象,而拍攝到一些難得的生景象。

1983年起至1994,雖然做雜誌報導攝影的工作,我的攝影意念,仍是面對人和生活的體驗,倒是因攝影歲月的增長和經驗的累積,在報導攝影及影像創作有著深一層的認識,影像的思維,藝術情境上的表現,有很大的提昇。1994下半年離開工作單位,能更自在深入人文攝影,進一步自由自在的鄉城遊走,紀實台灣鄉城故事,也就是在展開我的鄉城素描攝影旅程。

十多年來國際經濟形勢激烈競爭多元化角逐,除了科技、生技,各式精密的工業,不再只是製造實用,而是走極精緻商品,是創意的時尚生活流行,台灣在這種效能經濟形勢,社會進步佈局擴大,相關產業技術精展,環境空間過度開發利用,隨著生活形態多元化,鄉城間的差距越來越少,難再從時空去辨別「這是鄉,那是城」的視覺與心靈感受,那令人懷念的風土人情,似乎也被沖淡了。

然而從1993~2009年鄉城素描素描,亦有一些自然景象變化,之間台灣不少鄉城地景、地貌景觀,遭受天然災害颱風、地震破壞或消失。其間災害較嚴重的有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造成中部損失慘重。2000至2002年間的象神、納莉、桃芝風災,以及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南部大水災,均不同程度對我們生活傷害。

土地自然景觀最怕是天然災害,及人為的破壞,可是萬劫不復,我僅是一個攝影者,以人文觀察、生活觸角,關注出生成長的土地,留下土地之美麗印象,是我鄉城素描攝影的動意。

「鄉城素描」所展現的,是長時間用心去觀察累積的,不是急促性的抓住表象。從以前的鄉下蹤跡,到現在的繁華城市面貌,雖有很大的時空差異,我仍然以靜心,自然的態度去面對景象,去開啟一張張透視心靈的畫面。

1980至1992年的「鄉城素描」雖然不是一般社會平凡活動的記錄,但卻是個人細心觀察、沈潛凝鍊。當然在這段時間,多少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有形無形地干擾了心思,偶而有迷失的感覺。但這來自生活中的某些亂象,不過是短暫性的衝擊,最後仍為自然平和心境所順服,潛在心中的鏡頭,仍將「鄉城素描」的影像一一呈現。

「鄉城素描」系列黑白攝影作品,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廿七日至三月廿八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亦為個人黑白攝影作品的首次發表。之後持續鄉城素描,算是個人攝影時間最長的一個題材,前後投注時間長達三十年,從1980年到2009年,足跡遍及台灣各地,記錄鄉鎮情景、城市面貌,更以心靈感應呈現情境自然畫面。定在2010年完成鄉城素描最終的主題攝影,並名為台灣鄉城素描、1980~2010的台灣鄉城人文景觀。台灣鄉城素描,留影台灣常民生活印象,顯現台灣人文影像故事。

鐘永和台灣鄉城素描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