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撰文者:黃曉琪、王士源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講述生物因自然選擇,而被保存或淘汰的歷程;有時候建築也是這樣,都市裡的老屋也因發展需求,被廢置、拆除與再造。
藝術家劉芸怡以相機記錄東德、伊斯坦堡與台灣三地舊建築,結合夢境書寫,要賦予老屋新生命,喚醒城市的幽靈。在德國與伊斯坦堡駐村期間,劉芸怡走訪各地,於行人匆匆的街邊停駐,觀看城市中被人忽略的荒廢建築。她認為,廢棄建築是城市中無名的遺跡和幽靈。
《消失的肖像》系列作品第一件,便是劉芸怡旅德期間偶然拍下的兩張照片。第一張呈現兩棟一新一舊,如雙胞胎的並排建築,舊房舍上張貼廣告標語:「老的人──你可以更新你的建築」。
半年後劉芸怡重遊舊地,發現原有的舊屋舍已成空地。她指出,看不見不等於消失,透過回憶或想像,事物得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她希望能「留住歷史回憶,讓人不忘記曾發生過的事。」
劉芸怡為了讓觀眾能不受干擾,重新看待老房子,她在不同時間拍下同棟建築的多張照片,再以電腦後製,合成一件沒有人與雜物的作品。每件作品統一色調,皆為全景構圖,如肖像照般呈現老建築的莊嚴肅穆。
她提到,曾有觀眾看了她的作品,驚訝地發現作品中的建築原來就在生活周遭,自己卻從未關注。劉芸怡說:「我感興趣的是空間的變化過程如何影響人的心理。」
肖像式的建築照片給人封閉、客觀及不可親近的感覺。因此,劉芸怡在作品旁隨機附上一段自己平日的夢境紀錄,如「夢見一座白色巨塔直聳入天際。一轉瞬巨塔粉碎崩落,灰飛成一地散落詩句。」
緊閉的老屋缺少故事性,因此劉芸怡以夢境補述,老屋成為藝術家投射內在精神的場域,得以「再生」。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認為,劉芸怡的作品帶領觀眾的靈魂,走進即將存於另一時空的建物中。
「城市幽靈──劉芸怡個展」,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至9月21日。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