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撰文者:黃曉琪、王士源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講述生物因自然選擇,而被保存或淘汰的歷程;有時候建築也是這樣,都市裡的老屋也因發展需求,被廢置、拆除與再造。
藝術家劉芸怡以相機記錄東德、伊斯坦堡與台灣三地舊建築,結合夢境書寫,要賦予老屋新生命,喚醒城市的幽靈。在德國與伊斯坦堡駐村期間,劉芸怡走訪各地,於行人匆匆的街邊停駐,觀看城市中被人忽略的荒廢建築。她認為,廢棄建築是城市中無名的遺跡和幽靈。
《消失的肖像》系列作品第一件,便是劉芸怡旅德期間偶然拍下的兩張照片。第一張呈現兩棟一新一舊,如雙胞胎的並排建築,舊房舍上張貼廣告標語:「老的人──你可以更新你的建築」。
半年後劉芸怡重遊舊地,發現原有的舊屋舍已成空地。她指出,看不見不等於消失,透過回憶或想像,事物得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她希望能「留住歷史回憶,讓人不忘記曾發生過的事。」
劉芸怡為了讓觀眾能不受干擾,重新看待老房子,她在不同時間拍下同棟建築的多張照片,再以電腦後製,合成一件沒有人與雜物的作品。每件作品統一色調,皆為全景構圖,如肖像照般呈現老建築的莊嚴肅穆。
她提到,曾有觀眾看了她的作品,驚訝地發現作品中的建築原來就在生活周遭,自己卻從未關注。劉芸怡說:「我感興趣的是空間的變化過程如何影響人的心理。」
肖像式的建築照片給人封閉、客觀及不可親近的感覺。因此,劉芸怡在作品旁隨機附上一段自己平日的夢境紀錄,如「夢見一座白色巨塔直聳入天際。一轉瞬巨塔粉碎崩落,灰飛成一地散落詩句。」
緊閉的老屋缺少故事性,因此劉芸怡以夢境補述,老屋成為藝術家投射內在精神的場域,得以「再生」。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認為,劉芸怡的作品帶領觀眾的靈魂,走進即將存於另一時空的建物中。
「城市幽靈──劉芸怡個展」,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至9月21日。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