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9|撰文者:王士源
曾經支配全球生態系統的恐龍,存活於地質學的三疊紀至白堊紀間,共約1億6千萬年;人類從更新世至今全新世200萬餘年,如今學者開始思考,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其實不亞於每個地質世代交替時,所遭遇的重大自然事件,而提出「人類世」的概念。
在「人類世」裡,人類近百年來企圖掌握自然,卻讓這份野心失去控制。全球暖化、森林濫伐、水質與土壤汙染,次次衝擊地球的生態結構,衝擊的程度隨著對掌握自然的程度加大,幅度越大。這樣的過程就像拋出一顆持續加速度的球,最後球速快到連人都無法掌握了。
今年台北雙年展,台灣每兩年一度的藝術盛事,便邀來知名策展人尼可拉‧布希歐(Nicolas
Bourriaud),以「劇烈加速度」為題,在北美館三層樓的展覽空間,容納52組海內外藝術家創作,花四個月的時間,來探討藝術家如何回應這個劇烈變動的世界。
策展人尼可拉斯說,去年他認知到網際網路是由許多機器構成的,而機器的數量甚至已超過使用這些機器的人。而人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流裡,卻僅是由演算法簡化的數據單元而已。
在大自然裡,動植物似乎是被人們所追捕的個體;在網際網路裡,任何事件,就連人也被簡化為資訊單元,人們此時跟動植物一樣,成為被網際網路追捕的單元。
在加速與慢速間 尋找人的尺度
而要讓這些更單元具有意義,則是透過彼此的連結。展名雖然取為劇烈加速度,速度感十足,但一進雙年展的大廳,卻是16張供人休憩的吊床。這是巴西藝術團體Opavivará!創作的《福爾摩莎慢活茶》,供觀展民眾喝杯茶,來床上躺一下、睡一下,什麼都不做,只做休息。在什麼都劇烈加速度、加速度生產的社會裡,反其道而行,就讓時間在床上「加速度」吧。
在吊床裡休息完,往左側走進,則是台灣藝術家彭泓智的《大洪水─諾亞方舟計劃》。人類改變環境,讓自然生態劇變,卻無力回復環境過去的原始風貌。生態劇變發展到最後,人們會不會也需要一艘「諾亞方舟」,讓一切重新開始?這件《大洪水─諾亞方舟計劃》,便隱喻了自然和快速發展的工業文明間,無法消彌的巨大矛盾。
在展場裡有劇烈加速度,當然也有劇烈的「暫停」。雖然雙年展題為劇烈加速度,但藝術家島袋道浩則想讓人在快速前進時,突然停下來,做個劇烈的暫停。他說,現代文明隨時想開發新的事物,人們聽到暫停的時候,可能感覺會是負面的,但在當代藝術裡面,暫停卻是勇敢、明智的,也是有趣的。
日本藝術家島袋道浩則於今年雙年展裡展出《手機與石器》、《我的烏龜導師》作品。《我的烏龜導師》在展場內飼養一隻沙漠烏龜,並在展版題上「我的烏龜導師」,讓人反思「停」這件事。島袋道浩也說,人們觀賞烏龜的行為非常有趣,牠平常不動,一動就能引起觀眾的歡呼。
《手機與石器》是一組展示櫃,展示櫃裡展出智慧型手機以及和智慧型手機相同大小的石頭,這些石頭拿起來的感覺,就像拿著智慧型手機。島袋道浩說,把手機和石器擺在一起,是因為那都是我們人類曾經使用過的工具。在過去石器時代,人類把拿石頭刻字、溝通、承載記憶,而現在手機的功能也是一樣。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3年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公佈開幕週活動及展覽亮點,展出超過 50 多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的作品
2023-10-1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