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撰文者:斯彥鈞
今天是法國女藝術家,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的生日,讓我們在這裡祝她生日快樂。
桑法勒出生於巴黎塞納河畔, 1933年移居美國。青少年時期的她曾做過時裝模特兒,也上過各個時裝雜誌封面,18歲時與認識六年的青梅竹馬哈利‧馬修私奔,搬至麻塞諸塞州。
桑法勒童年身在一個保守刻板的環境,讓她年輕時就逃離家庭,嫁給馬修並生下兩個孩子之後,她覺得自己好像又置身於同樣環境中,好像逃不開這樣的輪迴。
於是她精神崩潰,透過創作來抒發自己的情緒。
1955年桑法勒前往馬德里與巴塞隆納旅遊,首次看到「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家高第的作品,其中以奎爾公園之旅改變了她的一生,啟發了創作自己的雕塑公園的想法。日後她也實現了這個想法創作了塔羅公園。
她也在西班牙認識了藝術家尚‧丁格利和他的妻子伊娃‧艾皮里。她的第一個雕塑作品就是與丁格利合作,丁格利在數年後成為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是日後影響她很深的藝術家之一。
在1960年開始了不一樣的藝術實驗,利用隨意的「拾得物」(objet-trouvés)進行重新的組合,這種創作方式,被稱為集合藝術(Assemblage)流行於1950年代晚期,是達達藝術的另一種形式表現。
在1961年她創作了第一幅「射擊繪畫」作品,會先用木頭或金屬的結構中藏有顏料並以石膏覆蓋,進行射擊,藉由子彈擊破顏料,各種顏色則灑落在畫面上。這種創作手法是她表達自身與社會的不滿,藉由破壞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她的作品也不乏對大男人主義的嘲弄。
桑法勒說:「我認為,女人擁有相當大的創造能量,創造小孩等等,於是男人就忌妒了!所以他們才要發明火箭、蓋摩天大樓、興建城市,隨便甚麼東西都好,用來遺忘女人的創造性。」
在1965年後,受到她的朋友勞瑞‧瑞佛斯的妻子,克拉麗斯‧瑞佛斯的懷孕啟發,開始了Nana系列的創作,Nana是法語中女人的俗稱,主題都以女人為主,描繪女性的豐滿的身軀,象徵著生命力的創造,亮麗的色彩象徵著自信。視覺上比早期創作柔和許多也較為正向。
她的創作跨越各種領域,從繪畫、雕塑、建築到電影,很難想像她沒有受過藝術正規教育,或許也因為這樣,讓她的創作不受傳統教育的觀念影響,有了獨特的美學觀點與幻想的空間,在藝術史上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如果想看她的作品可以在台中的亞洲現代美術館看到「海豚上的娜娜」展至2015年5月8號。
Niki de Saint Phalle (b)1930.10.29~(d)2002.05.21
REFERENCE
【圖片來源】sembrachiara tumblr
【圖片來源】artslant
【圖片來源】artslant
【圖片來源】printmag
【圖片來源】zuerich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當代藝術美術館不可錯過的夏末派對! 「Live a Life — MOCA生活風格派對」 突破傳統花漾創意成年禮,跨界聯慶當代館18歲生日快樂
2019-08-3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