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採訪及文字整理 余岱融
藝術總監暨編舞 羅文瑾、戲劇構作 陳虹均 | 攝影 呂國瑋 (片子國際)
在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卡夫卡(Franz Kafka)逝世百年之際,稻草人舞團以作品《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向這位深刻凝視人性的寫作者致敬。舞作名稱出自卡夫卡《審判》中短篇小說〈在律法門前〉裡守門人所說的一句話。面對將來能否進入法門的詢問,守門人的回應不僅成為舞作名稱,也指向創作者的核心關注:存在的不安、荒謬與矛盾。
轉化自閱讀經驗的舞作
編舞家羅文瑾2006年開始接觸卡夫卡的作品,故事中那些沒有清楚結局、極度荒謬又晦暗與徒勞的情節讓她受到巨大震撼,激發她思考如何以舞蹈轉化這樣的閱讀經驗。十多年來,她常以哲學和文學為靈感編舞:卡夫卡、叔本華、尼采、杜思妥也夫斯基、沙特,都是取材對象。
過去,文字是刺激舞譜生成的起點,這次則有更清楚而直接的對照關係。戲劇構作陳虹均的加入,不僅為作品帶來縝密而完整的結構,也因兩人都是卡夫卡的書迷,讓創作過程有了豐富的交流與對話,帶來有別於過往作品的創作路徑。
在兩人彼此來回、補充與分享中,她們逐步發展出三個篇章的舞作敘事結構:融合卡夫卡式的「等待」與編舞家個人經歷過的「診療室」、緊密呼應作品題名的「在法門前」,以及改變原著角色設定的「鄰居」。舞作自始至終都是台上的一道大門,將三個段落串聯在一起。
從體制的門到心理的門
陳虹均強調,這並不是一則卡夫卡作品的「正統舞蹈詮釋」。她認為,此作包含兩道命題:其一的確是汲取自卡夫卡筆下的主旋律,也就是官僚體制及團體對個人的排拒。無論是「診療室」中求診的病人與護士,還是「在法門前」的守門人與鄉下人,都在呈現這般不得其門而入的無力與無奈,也蘊含了編舞家站在卡夫卡視角、凝望身處時代的企圖。
第二道命題,則是關於羅文瑾身為一個創作者,在卡夫卡作品中所看到、感受到的個人困境。「鄰居」便是對這般困境的詩意表現。羅文瑾自編自舞,分飾提筆書寫的作家,和一牆之隔的「靈感」。前面兩個篇章中的對立、競賽及鬥爭,在這裡轉為自我內在的溝通與掙扎;而原本就具有強烈象徵色彩的門,變成心靈內在一道難以跨越的檻。
蒙面的「靈感」以嬉鬧的身體節奏、嘲弄隔壁的「自己」,同時,舞台上散落了前段出現過的各種道具。這些設計在在邀請觀眾去猜想「這個非人角色是誰?」,也牽起全作的內在連結:前兩段的舞蹈成為作家筆下的故事,戲中戲的架構浮現而出。最後,作家終於打開通往靈感的門,在強光射入舞台的同時,主人翁也被一道黑影吞噬。對羅文瑾而言,面對心魔可能帶來心理崩潰或毀滅,也可能是一種重生。
以身體的姿態放大內在的糾結
在他人眼中,羅文瑾的舞蹈劇場有時並不那麼「跳舞」。然而,在保有節奏性的前提下,台上的動作仍有別於日常行為,而動作中的音樂性是她的一大關注。另外,此作也結合了默劇手法和風格,並且用錯置的邏輯來編排動作,透過「超展開」的身體、放大肉體內在的糾結,呈現出卡夫卡式的荒謬感。
製作過程中,因為有了編舞構作產出的文本,以及設計群所生產出的視覺基礎,彼此之間的構想得以整合。「鄰居」結尾的燈光設計,就是從想像到實踐的絕佳案例。又如「在法門前」的音樂融入了中東曲調般的異國風情,為整部作品帶來寓言的氛圍,復古的服裝設計同步凸顯每個角色的特質,而舞台上仿歐式風格的大門雖然樸素,卻有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的感受。
面對大眾向來覺得現代舞蹈不易理解。舞團為此規劃了許多延伸活動,包括和獨立書店、出版社合作,接觸喜愛文學的觀眾,甚至在台灣文學館舉辦的講座還有民眾專程南下參與。在演後座談中,從台下的提問到代表「不能通過」的作品招牌手勢教學,都收到觀眾的熱烈迴響。如何藉創作產生交流和對話,在《有可能,但現在不行》演出內、外的各個時刻,都獲得了解答。
製作團隊
製作人| 古羅文君
藝術總監/ 編舞| 羅文瑾
戲劇構作| 陳虹均
舞者| 羅文瑾、李佩珊、何佳禹、倪儷芬、孟凱倫、吳施函、林意真
燈光設計| 鄭悠
舞台設計| 李婕綺
聲響與音樂設計| 陳以諾
服裝設計| 吳冠翰
攝影/ 主視覺影像構成| 劉人豪
平面設計| 陳文德
舞台監督| 郭姝伶
行政經理| 高晨
執行製作| 吳宜庭
行政助理/ 音樂執行| 田緯均
現場錄像及後期製作| 黎宇文@好順景藝術工作室
本文轉載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第23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藝術獎訪談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detail/2024/708
熱門新聞
1
故宮北院第二展覽館重啟,盛大迎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開展!81幅真跡名畫,5大展區隆重登場
《維納斯的慾望聖殿》進駐微風廣場,Bluerider ART的藝術美學如何對話時尚場域?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大展開幕!呈現印象派從法國緣起的擴散,再至美國在地化發展
主體-行為-語境的滑移與越出,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展出華建强、陳奕伶、林立偉「擬仿的滑步」
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登場!台灣館主題《島嶼記憶體》以科技鄉愁為線索,探討島嶼文化記憶的保存、消逝與轉化
橫山書法藝術館「吐了一地的字」—— 張天健以書藝反芻書寫本質,拓展文字感知的新視野
透過書寫傳達的世界─ 橫山書法藝術館「守、破、離:魯朴書藝展」
帝圖2025春拍0629盛大登場,出版51本弘一行書《格言聯璧四屏》、及寶宋室舊藏《揚州八怪李方膺墨梅大卷暨鄭板橋金農袁枚長題》重量領銜
活化場域的藝術共生:呂紹瑜與鄭爾祺雙個展「言間時景」,時間與對話的交織
「藝術銀行114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 6/16-7/27 開放線上報名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3屆台新藝術獎】張立人十四年創作旅程《戰鬥之城.終》奪得年度大獎,倪祥《大家都來看你了》與末路小花X許芃《鼠婆太》分獲視覺與表演藝術獎
2025-05-24|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