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撰文者:Photo ONE’25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Photo ONE′25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專家面對面計畫於 5 月 11 日 完美落幕,本屆展會邀集來自海內外各地共 32 位專家在為期兩日內共計超過三百五十場的對談活動中與熱愛專業攝影的創作者們互動交流,促進影像產業的學術性對話。
本屆專家面對面計畫由專家中的九位組成評審團,包括美國芝加哥當代攝影美術館館長 Natasha Egan、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攝影典藏部主任 Christine Barthe、來自柬埔寨金邊國際攝影節總監 Philong Sovan、來自日本的資深攝影家北島敬三、清里攝影藝術美術館副館長瀨戶正人、美術史學家伊藤俊治、來自韓國的攝影家、教育家及策展人石宰硯、台灣本地的藝評家暨攝影史研究者張世倫,以及攝影家兼本屆展會召集人沈昭良評選出三大重要獎項獲獎者。由觀察員華梵大學攝影與 VR 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沈裕融提出本次獲獎作品剖析,為觀眾提供更多深入解析內容。
「專家面對面」頒獎典禮。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專家面對面場次開跑。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三大獎項獲獎者揭曉
「最佳作品獎」由來自香港的黃弘川獲得,作為長年定居於臺灣的香港人—王弘川的《The Water Is Wide》,將目光凝視著定居於台灣十年的新竹北埔。在喪禮法會頻繁的日常裡,陰暗幽光中意識如焰煙般恍惚搖曳,鏡頭追尋著死亡的氣息與未散的生靈,仿若薄霧般彌散於事物之上。本次獲得獎金美金兩千元、於台灣畫廊展出個展機會,也獲得本次支持展會的重要夥伴 EPSON,所提供的大獎影印機。
「最佳作品獎」由來自香港的黃弘川《The Water Is Wide》獲得。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最佳評審團獎」由來自台灣的創作者李岳凌以及吉甌拿下。李岳凌的《伏流》以曾文溪(古名青暝蛇)為書寫對象,藉由流域的表/裏,深刻刻畫出台灣民間面對鬼神信仰的心靈遺痕。乩童自傷熱血流淌的身體,與在現代化過程斑駁的宗教活動殘跡相互映射,藉此近一步探問在集體記憶中的精神伏流。
「最佳評審團獎」獲獎者李岳凌的作品《伏流》。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而吉甌(許均仰)在《記憶-祭壇Alter-Altar》中,凝視父職角色的斷裂,並質疑威權年代遺留下的男性價值、家庭結構與國族觀念。從個人家庭情感的反芻出發,作品延伸出對台灣現代性、歷史記憶與權力遺緒的深層批判,並在對過往秩序進行倫理審視的過程,試圖搭建一座可被拆解、重組的歷史與身分的祭壇。兩位的努力皆備受肯定,獲得第二大獎獎金一千美金、於台灣畫廊展出個展機會,還有展會重要夥伴收藏家所提供的防潮箱大獎。
「最佳評審團獎」獲獎者吉甌(許均仰)的作品《記憶-祭壇Alter-Altar》。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今年特別邀請來自日本的藝廊的 Place M、Photographers′Gallery 的主理人,瀨戶正人與北島敬三擔任專家,更加開「展覽特別獎」。由兩位主理人親自挑選合適的作品,提供赴日展出個展的機會。
「展覽特別獎」由來自台灣的黃郁修獲得赴 Place M 展出機會,黃郁修的《標記一處所在》專注於拍攝座落全台不同區域的城鄉入口意象。這些造型殊異的入口意象無論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農產品,抑或因地緣而產生的產業,它們的存在已然超越單純的進出地域性標記,更讓該區域人們的民生活動與地方產業之精神認同得以被視覺化。
Place M 獲獎者黃郁修的作品《標記一處所在》。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Photographers′Gallery 的展出機會則由來自台灣的林軒朗拿下,林軒朗《台北再會》以街拍的手法,快速而精準地捕捉旅日後初回台北,在炎熱夏日中迎面襲來的新鮮與陌生感受。他在現代化城市與老舊城區之間往返移動,劇場般的街頭隨著驟變的天氣而變化。空間中被異常並置的斷裂歷史,以及高飽和度的混雜視覺元素,在偶然交疊的拼裝地景中,重新喚醒與台北再會時的身體記憶。本屆透過三大獎項促進影像產業與學術的連結,讓創作者有更多機會踏進產業。
Photographers′Gallery 獲獎者林軒朗的作品《台北再會》。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開放公眾交流 剖析攝影創作趨勢
頒獎典禮並非計劃的結尾,專家面對面提倡學術性的交流,期待促進影像產業的流動對談。在 5 月 11 日的下午四點,於評選會場開放公眾交流,現場充斥美術館、藝廊、出版社、策展人、評論者、研究者、創作者、收藏者等產業中的專業人士。
專家面對面計畫不僅僅提供學術交流,也給予創作者更多機會走進產業。本屆除了專家黃金陣容,報名計畫的五十六位創作者也都提交出值得一看的作品。透過公眾交流的機會,創作者的作品能夠被產業看見,也得以藉此剖析攝影創作的趨勢和現況。
專家面對面計畫期待為攝影產業注入活水,期待影像創作有更多新血加入,為產業帶來蓬勃發展的生機。
本屆邀請來自海外重要專家Christine BARTHE、Natasha EGAN參與交流。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專家面對面參加者與專家交流作品。圖 / Photo ONE'25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提供。
《Photo ONE’25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 博覽會資訊 》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2025年05月08日(四) 11:00-19:00
公眾開放 PUBLIC DAYS
2025年05月09日(五) 11:00-19:00
2025年05月10日(六) 11:00-19:00
2025年05月11日(日) 11:00-19:00
2025年05月12日(一) 11:00-19:00
活動地點 VENUE
華山1914 文創產業園區 東2A館、中4A館
Huashan1914 Creative Park E2/"Silian" Building A, M4A/Red Wine Factory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熱門新聞
1
「第23屆台新藝術獎」獎項後記:時間淬鍊下的戰鬥、持續發酵的當代記憶
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7/31徵件 總獎金兩百萬元 得獎作品中信文教基金會典藏 關美館展出
惹塵埃
故宮博物院開箱三件大都會博物館經典!「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81件近代繪畫史的重要作品6月14日登場
8件千萬級拍品成交,總成交額3.6億,中國嘉德2025春拍現當代藝術再創佳績!
織進城市的縫線:在府中雙城,看見永續的「生活痕跡」
英國 V&A Storehouse 正式開幕!史上最大博物館開架計畫啟動,25 萬件藏品開放自由探索
從浪花到城市、從遊牧到空間:藝術團體「超級浪」流動狀態下描繪的地方誌
工藝中心71周年「65工藝節」盛大揭幕,以漫活、永續的精神,打造全民參與的工藝生活
C-LAB 2025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Voices 2025」攜手「Photo ONE’25 」拓延臺灣藝博型態 匯聚多元當代藝術、攝影 打造串聯國際新平台
2025-05-0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