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人科約.庫厄離世,年僅57歲 生前長年投身於推進非洲本土藝術文化發展

科約.庫厄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

2025-05-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原定總策展人科約・庫厄(Koyo Kouoh)驟然辭世,其丈夫菲利普・馬爾(Philippe Mall)對外表示,庫厄女士直到近期才被診斷為癌症末期,享年57歲。根據外媒報導,她於瑞士巴塞爾一家醫院病逝。雖然死訊突如其來,但她對全球藝術界的影響已留下深遠印記,亦在她身後,持續激發世界各地關注非洲藝術的策展行動。
科約・庫厄。圖/取自 Artnews

庫厄1967年出生於喀麥隆城市杜阿拉,13歲時移居至瑞士蘇黎世,原本學習銀行與企業管理,卻始終未曾忘懷非洲故土。她曾在訪談中提到女性家庭成員的堅韌精神,一如祖母以裁縫為業,又或是曾祖母年幼便被迫進入一夫多妻的婚姻體制,卻仍靠雙手與智慧撫養四名子女,種種生命經歷中的女性困境構成她女性主義信念的原點。

庫厄策劃過多場具歷史意義的非洲當代藝術展覽,並於近期被正式任命為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人,成為繼奧奎・恩維佐(Okwui Enwezor,2015年)之後,第二位擔任此職的非裔策展人。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於4月11日發布訃聞,讚揚她「充滿熱情,並具備嚴謹的知性與遠見」。原預定於2024年12月揭示的展覽主題與標題,將於未來兩週內於威尼斯正式公布。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圖/取自 Artnews

她的策展實踐以拆解歐洲中心主義敘事、構築全球當代藝術論述而聞名,特別關注非洲與其離散社群的文化表述。自2019年起,庫厄擔任南非開普敦非洲蔡茨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OCAA)執行董事暨首席策展人,將該館轉型為重要的非洲當代藝術平台,廣納在地與僑民藝術家,推動文化交流與制度建構。

2022年,她策劃了具劃時代意義的「當我們看見自己:百年黑人具象繪畫」(When We See Us: A Century of Black Figuration in Painting)大型回顧展。該展覽以泛非洲與散居視角為基礎,聚焦非洲及其僑民藝術家如何透過繪畫想像、論述並詮釋非洲裔經驗,並回應歷史、身分、解放運動、知識體系與哲學思想。展覽自開幕以來持續巡迴,現正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Bozar 藝術中心展出,被藝術界視為探討黑人具象繪畫及文化意識建構的關鍵展演。
「當我們看見自己:百年黑人具象繪畫」_Thenjiwe Niki Nkosi,《儀式》(Ceremony),2020 年。圖/取自 Artnews

庫厄同時投身於非洲本土藝術生態系的培養。她於2008年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創辦 RAW Material Company,一個橫跨畫廊、圖書館、駐村計畫與研究資源的獨立藝術中心。該空間自2011年落成後,逐漸成為西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平台之一。她曾在2016年接受訪談時指出:「創辦 RAW 的目的是將藝術實踐視為一種思考系統,也是參與視覺文化、社會與政治對話的機制。」作為策展人,她關注的是具批判性且與非洲社群息息相關的藝術實踐,並深信「脈絡定義一切」。
「當我們看見自己:百年黑人具象繪畫」_Esiri Erheriene-Essi,《生日派對》(The Birthday Party),2021 年。圖/取自 Artnews

庫厄自覺屬於「第二代非洲策展人」,敏銳地意識到藝術敘事背後的權力結構。她強調相較於以西方為觀眾導向的「倡導式策展(advocacy curating)」,她更致力於為非洲本地觀眾製作展覽。她曾明言:「在達喀爾工作,首先要回應本地的理念與議題,研究、書寫並展示給我們的社群,然後才與世界分享。」儘管她高度肯定前輩如奧奎・恩維佐、奧盧・奧吉貝(Olu Oguibe)在歐美藝術界的先驅角色,但她的策展立場始終根植於非洲土壤。
「當我們看見自己:百年黑人具象繪畫」_Zandile Tshabalala,《兩位躺臥的女性》(Two Reclining Women),2020 年。圖/取自 Artnews

除了聚焦非洲藝術,她在國際藝文領域的參與同樣重要。她曾是2007年與2012年兩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策展團隊成員,也曾主辦愛爾蘭 EVA International 雙年展、為2018年匹茲堡卡內基國際藝術展策劃「展中展」(a show-within-the-show)。她始終秉持「建立機構的展覽經歷與研究成果,比成就個人事業更重要。機構將留下推廣知識的遺產。」

回溯至1990年代,庫厄離婚後獨自撫養兒子迪布裡爾(Djibril),其生活與精神轉捩點之一,是深受瑪格麗特・巴斯比(Margaret Busby)的書《非洲女性之女》(Daughters of Africa)所啟發,進而開始編輯《非洲的女兒:從古埃及到現在的非洲裔婦女》並深耕達喀爾的藝術社群。她與藝術家伊薩・桑柏(Issa Samb)和穆薩・巴巴卡・西(El Hadji Sy)等人共同創立了當地行動組織 Laboratoire Agit’Art,並於2013年在奧斯陸當代藝術辦公室(Office for Contemporary Art Norway)策劃其回顧展。
穆薩・巴巴卡・西站在他為《Plehanov 7,皮耶・洛茲的灰燼》(Plehanov 7, the Ashes of Pierre Lods)創作的舞台設計前,1990 年 1 月 19 日,地點為達喀爾法國文化中心露天劇場(Théâtre de Verdure du Centre Culturel Français de Dakar)。圖/取自sunujournal.com

她的名聲於國際間快速提升,部分歸功於與策展人西蒙・尼雅米(Simon Njami)共同推動的馬里巴馬科攝影雙年展(Bamako Encounters)。西蒙也曾公開讚賞她:「她有改變現狀的意志,對每個決定都堅定不移;當面對不公,她不選擇抱怨,而是起身尋找解決之道。」庫厄的逝世,令眾人無比唏噓,她過去致力於解構西方藝術霸權、擴展非洲策展視野的實踐,以及對機構建設的信念,無疑將在全球藝術系統中留下深遠影響。

REFERENCE

Artnet

科約.庫厄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特展藝術機構

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從工藝出發的生活哲學與文化行動

2025-06-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