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聯展藝術機構

C-LAB 2025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如果我們的語言是Babel莊偉慈

2025-06-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6月7日至8月10日推出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覽以「語言」為主題,探索語言做為溝通媒介如何能開展出多樣化的想像及討論。展覽邀請來自包括臺灣、亞洲及歐洲等9國共22組藝術家,從語言所象徵的符號、聲音和意涵為起點,由不同的角度探索語言背後的權力關係,以及錯綜複雜的認同狀態。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左四)、C-LAB 執行長謝翠玉(左六)、策展人莊偉慈(左五)與參展藝術家合照。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以「語言」為題,探討語言背後的文化現象與瑰麗想像

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今年1月推出年度計畫「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藉由講述表演及錄像放映,邀請觀眾共同探索語言的魅力以及表現形式的美學潛能。文化部接續於2月在C-LAB園區舉辦「2025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這些活動分別呈現出語言的美學樣態與多元魅力,也帶領大眾理解語言的文化價值與當代意義。延續「語言」為主軸,C-LAB即將推出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2025 C-LAB年度展覽「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於6月7日起至8月10日展映來自不同國家22組藝術家精彩作品,左為辛西亞・馬塞爾的作品《聖戰》。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表示,C-LAB每年的年度展覽以當代藝術為媒介,透過不同的主題回應社會議題,長期以來在展演活動的規劃上也強調實驗性、前瞻性,不僅與專業藝術社群對話,更向外擴散與社會對話,今年的展覽以「語言」為主題,他過去有幸參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的訂定,該法的重點就是把臺灣固有族群使用的語言都視為國家語言,透過語發法保存、傳承與推動這些語言的發展,更傳遞語言背後傳達的價值,讓大家能更包容彼此、多元展現,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於「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記者會中致詞。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策展人莊偉慈說,「Babel」來自舊約聖經中一群人想蓋一座通天塔的故事,最後因上帝讓人們講不同的語言而失敗,隱喻人類的無法溝通。以此為展名,「Sounds of Babel」不只意味著語言的紛雜與多樣化,也隱喻難以溝通、意見分歧跟嘈雜的聲音;而語言的核心更在於如何去承載文化生產的意義與歷史的集體經驗,語言也是我們彼此溝通與建構認同的工具,希望透過展覽讓觀眾理解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以及語言如何展現文化的複雜多元,跟作品產生更深刻的共鳴。

 「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策展人莊偉慈於記者會中介紹展覽內容。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穿越語言邊界,在喧囂中尋找對話與交集


2025 C-LAB 年度展覽「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出Candy Bird的作品《夜影(無題)》。圖/藝術家提供、謝岱汝攝影。

「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場照,圖為何彥諺的作品《待乾的風景》。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藝術家在展覽中運用語言蘊含或擴展的型態,包括符號、敘事、影像和聲音創作,挖掘出藏在語言背後的複雜作用。本次展覽邀請何彥諺、黃麗音、陳庭榕、Candy Bird與區秀詒為展覽提出新作;而張恩滿、張紋瑄、陳飛豪、何兆南等則以舊作為基礎,為展覽量身改版重現,此外也邀請到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各國國家館的藝術家,如安利・沙拉(Anri SALA)、李傑(LEE Kit)、辛西亞.馬塞爾(Cinthia MARCELLE)及鄭恩瑛(siren eun young jung )為臺灣觀眾帶來精彩的內容。
「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場照,圖為安利・沙拉的作品《接管》。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場照,中為張恩滿的作品《笆札筏的大洪水》,右為張紋瑄的作品《檔案太大無法放置在目的地檔案系統》,左為劉致宏的作品《蛇與鼓》。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攝影/片子國際呂國瑋。

上述藝術家作品涵蓋不同面向,從橫跨二戰前後的國族認同建構、創傷經驗、敘事重演、文化詮釋、政治宣傳語言,乃至於當代社會中的族群差異和性別認同。藝術家的創作讓我們看到潛在的文化現象及其形成的背景,以及基於理解和對話的慾望而延伸出來的瑰麗想像。
C-LAB的年度大展以「語言」作為展覽主題,希冀引領觀眾穿越語言的邊界,重新思考我們如何使用語言、認識語言,以及在許多敘事中所出現的弦外之音和其象徵意義。藉由這個展覽,策展人和藝術家們希望能夠陪伴觀眾共同經歷這段地緣政治、族群意識與文化價值都激烈動盪的轉型期,並放大藏在作品中的聲音,與觀眾共同置身喧囂之中,尋找對話與交集的可能性。


「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展覽資訊
展期|2025.6.7 – 8.10 12:00 – 19:00(週一休園)
地點|圖書館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聯合餐廳展演空間灰盒子
藝術家|辛西亞.馬塞爾(Cinthia MARCELLE)、何彥諺、劉致宏、張恩滿、張紋瑄、陳飛豪、加藤翼(Tsubasa KATO)、阮純詩(NGUYEN Trinh Thi)、安利.沙拉(Anri SALA)、李傑、黃麗音、辛西亞.馬塞爾X提亞哥.馬塔.馬沙杜(Cinthia MARCELLE × Tiago Mata MACHADO)、陳庭榕、何兆南、Candy Bird、區秀詒、林羿綺、曾建穎、鄭恩瑛×KIRARA(siren eun young jung×KIRARA)、范揚宗、呂浩元、米尼亞・碧亞比亞尼(Minia BIABIANY)(依作品展出順序)
策展人|莊偉慈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執行單位|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如果我們的語言是Babel莊偉慈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廊藝博會畫廊主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展前亮點釋出!在建築光影中映照城市審美

2025-06-13|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