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
在當代展覽逐漸朝向去物件化(dematerialization)與情境定位(situatedness)發展的趨勢中,「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無疑地做出了完美的示範。GALERIE OVO 十方藝術空間於2024年起,第二度在歷史建築「 MAISON ACME 圓山別邸」中舉辦展覽,在充滿歷史與故事的空間中,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適切的語境,也形構了觀看者所經驗的各種路徑。空間不再是中性的承載容器,而是生成藝術語言的主體之一。此次雙個展由藝術家呂紹瑜(Crystal Lupa)與鄭爾祺攜手呈現,並與古物傢俱「裏山」合作,引入古物傢俱作為展覽空間的延伸語彙,使展覽成為一個動態場域,而非靜態敘事的舞台。
藝術家呂紹瑜,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藝術家鄭爾祺,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空間作為語言的延伸
此次展覽不同於以往,作品並非「絕對」的主體,而是將藝術創作、歷史空間、傢俱物件與時間氛圍視為整體展覽中的互動節點。兩位藝術家以極其自然地手法將自身工作室的生活與創作狀態,遷移並移植至展場中,將展覽場域視為一個暫時居住的場所,而非單一的展示平台。觀者在穿梭其中時,宛如造訪一場未完的創作旅程,而非觀看一場已完成的陳列。
如此的空間策略,回應了展覽主題「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言間」中的「間」指涉的不僅是空間本體,也隱含語言與語言之間的縫隙、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藝術家不僅以作品為媒介,更以空間配置作為語言的延伸,促使彼此的創作產生交流,並邀請觀者以身體經驗進入這場持續生成的對話之中。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兩種藝術語境的交錯並存
呂紹瑜的創作語彙具有極強的視覺象徵性,其圖像構成多以神祕主義為基底,混合身體、原型與夢境中的敘事符號,營造出一種神話氛圍的心靈風景。她擅長運用各種媒材構築舞台式的空間,透過輪廓、表面與色彩的交錯,表現人物或場景的心理狀態與內在張力。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藝術家呂紹瑜空間,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相對地,鄭爾祺的作品則以細膩的觀察為出發點,經由顏料的層層堆疊與圖像的再詮釋,揭示生活中微妙的情感變化。她的繪畫來自對時間的深度凝視,捕捉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片段,並在畫面上形構出靜謐但充滿張力的瞬間。
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迥異,卻在此次展覽中取得一種節奏上的互補與共振。呂紹瑜的作品如水般不停地流動著,鄭爾祺的作品則是如石頭般建立扎實的畫面來回應這股動能,使整體空間成為一組互為鏡像的結構。就如同在不斷流動的時間與靜止的瞬間之中相互交錯,互相呼應著彼此,共同完成這場令人難忘的對話。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藝術家鄭爾祺空間,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藝術家鄭爾祺作品《花器》,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裝置物件與時間敘事的平衡
展覽中與「裏山」合作引入古物傢俱作為展覽空間的裝置,除了營造視覺氛圍的元素外,也作為一種媒介,引導觀者理解空間的歷史層次與藝術作品中的時間敘事與脈絡。這些物件大多都帶著歲月的痕跡,它們在空間中穿針引線,使觀者不再是以線性方式「參觀展覽」,而是在不同情境之間移動,構成非線性、多層次的經驗。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展場一景,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藝術與生活的真實共鳴
「言間時景」」Temporal Dialogue 希望呈現的是藝術家與空間、時間、物件與觀眾之間的多重關係網絡。拒絕讓作品僅僅成為靜態的終點,而是將展覽視為一種正在發生的臨場經驗。藝術家不再只是單一的創作者角色,更是空間的使用者、情境的營造者與時間的同行者。對觀者而言,這會是一場「活的展覽」,它跳脫了僅限於「觀看」藝術作品的展覽模式,順應著時間的流動,帶領觀者體驗活化場域的藝術共生。
GALERIE OVO 十方藝術空間執行團隊,圖 / 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言間時景 | Temporal Dialogue
呂紹瑜 & 鄭爾祺 雙個展
Dual Exhibition by Crystal Lupa & Zheng Erqi
展覽期間|05.03(六) - 05.30(三)
開放時間|週三 - 週日 11:00 - 17:00
地點|MAISON ACME 圓山別邸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
藝術家|呂紹瑜、鄭爾祺
主辦單位|GALERIE OVO 十方藝術空間
特別合作|裏山
人物攝影|李俞潔
空間攝影|王世邦
指導單位|文化部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