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畫廊主

Bluerider ART 臺北新空間啟動!以打造東西方交流平台為首,藍色航線領向臺北、上海、歐洲與北美洲

Bluerider ART王薇薇Elsa Wang悍圖社曹吉岡

2025-06-20|撰文者:張家馨

Bluerider ART,一間起手於臺北的畫廊,創立於2013年,以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發起的藝術團體「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為品牌命名的靈感,希望傳承「藍騎士」主張藝術應透過形式和色彩,來傳遞內心的情感與精神層次。十二年間,這條藍色航線一路上從臺北延伸到上海外灘、倫敦梅費爾,今年更在臺北敦化南路整合原仁愛路及大安路兩館,擴張展示空間,並同步籌備洛杉磯曼哈頓海灘(Manhattan Beach)占地15,000平方英尺的全新空間。

創辦人王薇薇(Elsa Wang,下簡稱 Elsa)過去多年深耕科技產業,對國際市場已有多方實踐,這使得她在選擴畫廊據點時特別青睞自己熟悉的上海、倫敦與即將落腳的洛杉磯等城市。畫廊在臺北穩健經營近八年,累積了豐富的策展經驗與觀眾基礎,終於在 2021 年於上海開設第一個海外據點,作為面向全中國市場的樞紐,從北到南的觀眾均可觸及;隨後在 2023 年切入倫敦梅費爾,其半徑四百公尺內聚集了高古軒、卓納畫廊等一級畫廊,在這一協同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Bluerider ART 創辦人王薇薇(Elsa Wang)。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啟用臺北新空間!

今年六月,Bluerider ART 把原本分散於仁愛路與大安路的兩處據點合而為一,正式遷入敦化南路二段的新空間。Elsa 解釋,臺北市獨特的巷弄文化,街道中不同類型的商家林立,而過去的兩個畫廊空間隱身在臺北市中心各處,空間上各有侷限。例如,敦仁館的場地偏小,策展彈性受限;仁愛館雖具規模,卻隱身高樓,能見度不足;觀眾與同仁往返兩地亦耗費心力。趁租約到期之際,她決定整合資源,打造更聚焦、更具辨識度的旗艦館。

新址座落於住宅與商辦混合、車流與人流皆旺的大道邊,面寬通透、以大片落地窗迎向街景,行人經過即可一眼看見裡頭的展覽動態;外牆設計採用大字與 LED 水門,吸引路人目光。館內配置可移動展牆設計,多面滑軌展牆可依主題快速重組,既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換展,也能滿足大型裝置或跨媒材實驗的需求,讓空間能隨策展需求自由組合。

Bluerider ART 新空間-台北·敦化外觀一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Bluerider ART 新空間-台北·敦化外觀一景,外牆設計採用大字與 LED 水門。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空間一隅規劃為常態展區,長期陳列畫廊旗下代理藝術家的作品,讓觀眾隨時可回訪、比對與追蹤創作脈絡;另一側則保留為策展空間,由畫廊團隊量身打造期間限定展覽,持續注入新意與對話。館外則豎立巨型「Bluerider ART」立體字標,意欲成為此區的新地標。Elsa 笑言:「既然立志做東西方藝術交流的平台、走向國際城市交流,就不能再低調,必須更為大方醒目」。

過去多以展出歐洲西方藝術的Bluerider ART,此次新空間的開幕首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更是有別於以往,展出臺灣資深且極具分量的藝術團體「悍圖社」。Elsa 回憶,十年前她曾親臨悍圖社位於商業大樓地下室的展覽開幕,幽暗空間中迸發的能量與藝術家們毫不妥協的姿態,至今仍在她心底迴響;2023 年,高雄市立美術館推出回顧展〈輕盈的歷程:悍圖 25 年〉,Elsa 再度與悍圖社相逢,驚訝於他們在十年間完成的創作蛻變與內在韌性。此時,Bluerider ART 的敦化新館即將啟用,一切時機成熟、天時、地利與人和,Elsa 旋即邀請悍圖社擔任揭幕首展的合作夥伴。

Bluerider ART 台北新空間敦化館開幕首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Bluerider ART 台北新空間敦化館開幕首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Bluerider ART 台北新空間敦化館開幕首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打造東西方交流的平台

Bluerider ART 從臺北、上海、歐洲到美洲,逐一擴張其畫廊版圖,是臺灣藝文產業中首見。在現階段藝文產業快速發展、全球經濟變動劇烈的前景下,Bluerider ART 的經營策略卻是不減反增,尤其面對潮流藝術與社群媒體推動的市場迸發,藝術門檻降低、展覽與藝術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資本進一步與藝術掛鉤,畫廊與美術館都承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Elsa 坦言:「這是藝術史上最蓬勃卻也是最難獲利的年代,話語權仍牢牢掌握在西方,也決定哪些美感被認可。」因此她希望建立由華人主導、連結亞洲、歐洲與北美的三大據點網絡,為失衡的藝術敘事注入新的重心。

Elsa 觀察到當前的藝術生態,呈現出高度多元與融合的特性。跨領域與跨媒材的創作比例日益上升,特別是隨著潮流藝術的興起,純藝術的界線也變得更加開放與模糊。她指出,這樣的轉變雖反映出藝術形式的自由發展,但在欣賞與判斷的層面,也可能讓觀眾在面對大量作品時,難以辨別其中真正具備深度與厚度的創作。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年輕一代對美感的認知仍在形成中,整體藝術品質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出現了被「稀釋」的現象。若以過去來說,或許在一千件作品中能見到百件精彩之作;而今日數量翻倍的情況下,精煉之作反而更難得一見。

Bluerider ART 新空間-台北·敦化開幕剪綵儀式,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嚴濤暮(Tom Burn)、瑞士藝術家Marck馬克、美國藝術家Carol Prusa 卡蘿·普魯莎、臺灣藝術家團體悍圖社、Bluerider ART創辦人王薇薇(Elsa Wang)共同合影。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此外,資本的介入也在悄然改變藝術市場的風向。有時候,投資者的口味與藝術本質未必一致,藝術家在現實壓力下,不得不在創作與市場期待之間尋求平衡。這是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而如何在其中堅守藝術的初衷,則成為每一位藝術從業者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作為未來以東西方文化交流平台為定位的畫廊,Bluerider ART 的策展邏輯正逐步從「引進歐洲藝術家至亞洲」的單向輸入,轉向「雙向流通、平等對話」的新階段。這項轉變的首個具體實踐,除了邀請悍圖社擔任臺北新空間的開幕展主角,今年十月更將移師至梅費爾展出。悍圖社的創作語彙雖曾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啟發,但其美感根基與脈絡結構,仍根植於臺灣本土經驗中。這樣的創作放在國際舞台上,是否能被看懂、被接受?這個提問,正是 Elsa 心中長期思考的課題。

Bluerider ART 將台北·仁愛與台北·敦仁雙館合併擴充,新館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展邀請悍圖社作為開幕首展,圖為創辦人Elsa Wang(王薇薇)與悍圖社藝術家合照。圖 / Bluerider ART提供。

「很多時候,不是藝術不好,而是對話平台的文化脈絡尚未搭起橋樑。」Elsa 認為,當地文化的審美脈絡,往往成為藝術進入門檻的隱形牆。因此,與其依賴西方現有的藝術體系「破門而入」,她更傾向於建立由華人主導、橫跨亞洲、歐洲與北美三洲的自主平台。用自己的語言、空間與邏輯,為來自東方的藝術家開出一條直送國際的道路。

這樣的策略,在倫敦展覽中初見成效。例如,目前展出的「輕盈的重量:紙的三人展」邀集中國藝術家曹吉岡、湯嘉欣、以及德國藝術家 Angela Glajcar ,將三位同以紙為媒材的創作者並列展示,呈現一場真正的東西對照。結果令人鼓舞,展覽不僅獲得高度關注,參展作品也幾乎全數售罄。「這證明,只要作品品質夠好、敘事夠清晰,亞洲的藝術創作亦能在一級戰區立足」Elsa 分享。而上海空間現正展出的展覽「亂紅飛秋千去」則以歐陽修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為題,邀請十位國際藝術家對詩句進行跨文化的視覺對話,激盪東西方美學的交融。

Bluerider ART 倫敦·梅費爾「輕盈的重量:紙的三人展」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倫敦·梅費爾「輕盈的重量:紙的三人展」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亂紅飛秋千去」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亂紅飛秋千去」展場一景。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以推廣「藝術本質」為核心

「從頭到尾,我們始終相信經營畫廊的核心是推廣藝術本質,而非炒作名氣或宣揚價格。透過發掘真誠動人的藝術作品,讓有共鳴的人互相連結,就是我們最大的使命。」秉持這一信念,即便在全球經濟體系瞬息萬變的前景下,Bluerider ART 堅持採獨資模式,經營模式上更是注入「中央廚房」的概念,以臺北為中心,統籌藝術家、物流與內部管理,再將資源精準分配至各據點。未來,臺北、上海、倫敦與洛杉磯四城的展覽將互相流通,把東方藝術家推向西方,同時把西方藝術帶回亞洲。

「面向未來,我們只做一件事──堅守『藝術無國界、心靈為上』的核心理念,並持續把它落實到每座城市。」Elsa 在採訪最後如此收束話題。她形容畫廊如今的四座據點看似遙遠,卻透過同一套策略被緊密縫合,且均採「向下深耕,再向外擴散」策略;所謂「深耕」,是先在每座城市紮好根、理解當地文化肌理、挖掘在地視角;「外擴」則是把這些養分重新輸出,讓作品在跨區域流動中獲得新意義。倫敦梅費爾的首檔展「Homeland Universe」(宇宙家園)正是這條思想路徑的示範,「藝術無國界,唯心靈可通」的理念;同樣的概念即將複寫未來的洛杉磯空間,期待透過一條由臺北出發、途經上海與倫敦、延伸至洛杉磯的「藍色航線」,讓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能在真摯的創作中,找到與自身心靈共振的頻率。

Bluerider ART 洛杉磯.曼哈頓空間外觀一景。圖 / Bluerider ART 提供。


展覽資訊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
展出藝術家|悍圖社成員-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
日期|2025.6.7 – 8.31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77 號 1 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8:30

Bluerider ART王薇薇Elsa Wang悍圖社曹吉岡

猜你喜歡

view all